央广网

面对家乡来的党政代表团,在广东的川籍农民工讲了哪些期盼

2018-10-16 19:29:00来源:川报观察

  10月16日上午,四川省党政代表团在广东考察期间,举行川籍农民工座谈会。200余名在广东务工的农民工代表、在粤商会和农民工工作站代表参加座谈会。

  点击查看:四川在广州召开川籍农民工座谈会,彭清华对200多位农民工代表提了四点希望

  四川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不断有巴蜀儿女怀揣梦想离乡务工,用勤劳智慧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的日新月异。

  据省农劳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四川全省劳动力输出总量为2533.56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425.49万人,省外输出1108.07万人。而在省外输出中,广东省有近500万人,是目前四川外出农民工最大的输出目的地省。

  在座谈会上,5名在粤的农民工代表作了发言。他们中有老一代的农民工、有新一代的80后、90后农民工,有在川粤两省扶贫协作中的受益者,也有从一线工人做起,自主创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家。虽然年纪相异、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四川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

  记者在现场摘录了这5名农民工代表的部分发言,来听一听他们都有哪些艰苦奋斗的经历?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他们对家乡、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期许?

  作为青年一代农民工代表,在这里接受省委书记等家乡领导的亲切接见,倍感骄傲和自豪!

  从小我们家就很穷,爸爸在广东工地上打工,妈妈在厂里挣钱。从小我就暗下决心,快快长大挣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弟弟妹妹能上学。 我2007年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大专毕业后,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通过劳动派遣到广东打工,时至今日已有11年。

  11年里,我时刻以公司为家,努力学习、刻苦磨练、奋力拼搏,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的部门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从月薪不到1500元,到现在的月薪万元。特别是我2011年担任运输部主管后,排查化解各种矛盾,对业务进行重组优化,在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业务收入增加了数倍。 我个人被评为公司十大先进人物、集团年度先进人物。我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州市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等殊荣。

  11年打工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做人真诚、做事认真、勤于思考、独立果断,做一名感恩奋进的新时代青年人。我深深地感恩养育我的巴蜀大地,感恩家乡党委、政府和广州办事处对我的关心和激励,感恩广东这片热土对我接纳和培养。

  我借此机会,向彭书记提点建议:我希望家乡有关部门,广东省有关部门、企业,为我们在广东务工的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免费培训机会,特别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帮助我们掌握更多、更深的科技管理知识,在日益竞争的物流行业升级换代中大显身手,拔得头筹。

  2011年,当时我初中还没毕业,在老家越西县广场上,县农劳办组织的就业专场招聘会上,听到领导们的政策宣传,能到广东打工挣钱,还给我们出路费,我心动了。就这样来到了广东打工。我先后到广东的塑胶厂、电子厂、玩具厂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技术,工资不高,当时还产生了放弃打工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一个好人,凉山州驻东莞市农民工工作服务站的陈站长。她找到我,给我谈心,问问我心里的真实想法和困惑,并鼓励我说,我们凉山人要自立自强,要给我们凉山人争口气。后来,我想了又想,当初是我自己要来打工,钱没挣到就灰溜溜地回去了,太丢人了。我下了决心,一定要留下来,只要我吃苦,不怕挣不到钱。

  靠着自己的勤奋学习和努力,我在工作中不断有了进步。车间里有很多彝族兄弟姐妹,由于我们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我又学会了一些管理知识,公司选拔我做了车间主管。大家信任我,遇到困难都来找我,我也尽心尽力为大家排忧解难,每年我回去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看到我家里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他们也觉得出来打工是一条出路,都愿意跟着我出来打工。这些年我带了100多位老乡来广东打工,大家相互照应,我们觉得在广东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好了。

  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凉山农民工给各位领导说说我们的建议:

  一是希望有关部门在彝族年前农民工大量返乡时,加开直达西昌的农民工专列;二是希望更多的企业大量稳定使用凉山籍农民工;三是希望有关部门和用工企业加大对凉山籍农民工的岗前培训。四是希望两地在二代身份证办理上,能为我们农民工提供更快更方便的办理流程。

  我2000年刚来深圳打工的时候,在罗湖区的达州籍务工人员约有5万人,多是从事搬运、装修、写字楼卫生保洁等工作。但这个大群体的党组织建设基本是空白,务工人员自身权益也常常得不到有效保障。达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在粤务工人员的党建工作,于2007年4月在深圳成立了中国首个“同乡村共管共建流动党员支部”,选我担任了这个流动党支部书记,创立了“在同乡村建党,以党员带群众,以同乡管同乡,共建和谐社区”的党建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外来务工人员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联建共管流动党员的党支部工作的新路子。

  10年来,党支部积极培养和发展流动党员,由过去的22名发展到64名,在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达州市驻广东流动党委和达州市政府驻深圳办的大力支持下,为广大务工人员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党支部的建立,让成千上万的务工人员有了主心骨和向心力。现在,大家都更加愿意团结在党支部周围,相信和依靠“同乡流动党支部”的力量,他们在社区维稳、乡友维权、法律援助、帮贫扶困、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等方面,亲身体会到了党支部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借此难得的机会,我向家乡领导提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家乡组织部门加强对我们在外流动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不定期派人前来看望慰问流动党员,帮助指导工作,培育教育新人,经费上给予支持,更好地为流动党员服务;二是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土地流转补贴、项目资金支持、园区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我们回乡创业。

  程祖彬:大家叫我“励志哥”,希望用一技之长帮助家乡发展

  我生长在农村,全家人仅靠种地维持生活。初中毕业后,我就梦想着能走出山村,用劳动摆脱贫困。我努力坚持每天下班后读书2小时,从2005到2012年,8年的384个周末,我都是在各类专业培训机构里度过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使我逐渐获得了充实、自信与力量。

  我从普通工人成长为组长、主管,到“大城工匠”的23年务工经历,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全国劳模、党的十九大代表,验证了我23年发奋自强的成长经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党的好政策、国家的大发展,得益于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热土,给了我无穷的信仰力量,激励我不断成长进步。

  和我一起工作的还有180多名老乡,我们对家乡的情谊从来都没有断过,听说省领导和21个市州的领导都来看望我们,大家很开心。平时大家一起沟通交流,借此机会转达下老乡们的呼声:一是希望家乡政府帮助我们照顾好娃儿,带在身边的能顺利读书,留在老家的能帮忙安排来广东见见面。二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叶落归根的想法也越强烈。出来久一点的农民工都有一技之长,希望家乡政府吸引更多企业家回乡发展,让有技术的农民工回家也能找到岗位就业,既不荒废学到的技术,也能继续挣钱不给小孩添麻烦。三是多关心在小厂小企业和建筑工地务工农民工,他们的生活条件更艰苦,小孩读书更不容易。四是希望多组织川籍农民工的文体交流活动,家乡政府多来看望慰问,多提供老乡之间相互沟通学习的机会。

  公司员工叫我“励志哥”,我喜欢这个称呼,也愿意与乡亲们一道,在奋斗与努力中赢得更加自信而幸福的人生。

  1992年,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下广东打工创业,从最基层的建筑工人到小班长到成立建筑公司,坚守“感恩、讴歌、思源”的人生信念,凭着巴蜀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诚信务实的拼搏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恩歌源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五星级酒店、农业生物科技和大健康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家乡四川与全国各地一样,沐浴着党的温暖阳光,在一带一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扶持下,四川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四川人、南充人,我为家乡取得的巨大成绩深感自豪。

  在粵川商是最具企业家精神和川商文化的群体,我们对家乡充满眷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我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多出力多做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南充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鼓励南充籍企业家返乡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点燃了乡友企业回乡发展的激情。我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号召,帮助家乡人民脱贫致富,捐资两千多万元在家乡嘉陵区建设恩歌山乡村花园项目。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让我们看到了新四川的未来和希望。目前,家乡南充提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为我们在外乡友企业家回乡创业发展、回报桑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广东的乡友企业家数量多、实力强,我们将积极响应号召,希望有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助力家乡发展。

编辑: 郑轶

面对家乡来的党政代表团,在广东的川籍农民工讲了哪些期盼

视频 | 面对家乡来的党政代表团,在广东的川籍农民工讲了哪些期盼,10月16日上午,四川省党政代表团在广东考察期间,举行川籍农民工座谈会。点击查看:四川在广州召开川籍农民工座谈会,彭清华对200多位农民工代表提了四点希望  四川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