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时评:丹棱县巧借一元钱点准农村垃圾难治理的死穴

2018-03-06 10:06:00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报道称,四川省丹棱县巧借一元钱,在农村推广“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这个好办法是,村民每人每月只需交1元钱的垃圾处理费,其余的费用由县、乡、村买单。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巧借这不起眼的一元钱,竟然扫出了美丽乡村,为农村垃圾处理和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例。

  在既往的生活中,由于良好卫生习惯的欠缺,人们对散落于家园四周的那些小垃圾采取了能放过就放过,能容忍就容忍的态度,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殊不知,这看似小事的小事,却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不少农村人认为,清扫垃圾是城里人的事,在面积广,财力薄的农村,像城里人一样清洁卫生,一没钱,二没设备,三不会干。正因为如此,丹棱模式让人们眼前一亮,颠覆了人们的老想法。

  其具体模式是,政府出资建立垃圾池,村里每人每月交1元钱垃圾处理费,其余费用由县乡村解决。农民、干部评价说:“这种简单易行的操作模式,比起条套框框的文件强,更能让农民理解、信服和接受”;另外一个好处是,当地推行的垃圾分类,减少了垃圾量。农户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将建筑垃圾就近处理,水果等有机垃圾投入沼气池,既增加了沼气原料,又减少了垃圾总量,何乐而不为?垃圾承运人对垃圾二次分类,真正需要处理的垃圾只有初期产生垃圾总量的两三成,极大节约了政府垃圾处理费用。

  最大的收获是: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用村民的话说:“农村卫生搞好了,我们住得也舒服”。为了住得舒服,村民不仅注意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也会监督村道、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一元钱虽然不多,但交了钱的村民,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对身边的环境卫生行使监督权。不起眼的一元钱,点准了处理农村垃圾问题的死穴,由此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得农村垃圾的处理,不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成为广大农民自己的事情。(央广评论员 刘涛)

  

编辑: 郑轶

央广时评:丹棱县巧借一元钱点准农村垃圾难治理的死穴

据中国之声报道称,四川省丹棱县巧借一元钱,在农村推广“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