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碑刻题记为证 世界最早隧道诞生在蜀道上

2018-01-05 09:53:00来源:成都日报

  

  大巴山石刻为证荔枝道掀开神秘面纱

  在蜀道几条线路中,荔枝道因史料稀少最为神秘。在省考古院近年的调查中,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的石刻题记,从文物角度佐证荔枝道的走向。

  刘睿说,人们对荔枝道的认知,主要源自诗人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本是险峻的出川通道,因此平添几分浪漫色彩。唐明皇显然不可能为杨贵妃运送荔枝专门开辟一条道路。最大的可能,应是川东北地区联系关中的道路,在唐代得到了一次官方的修整。然后,新鲜的荔枝便从今涪陵跨越大巴山,飞奔至长安。

  2014年起,省考古院相继展开关于荔枝道的多次考古调查。散落在大巴山的丰富石刻题记,成为破译荔枝道走向的密码之一。

  拓印自万源石窝乡苏家岩的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摩崖石刻,是国内唯一发现的最早记述种茶的摩崖石刻。石刻记载宋代王氏兄弟得到福建建溪的绿茗,移植到万源。没想到12年后,茶叶仍然根繁叶茂,于是王家兄弟“刻石以为记”。这片石刻,成为此地古道曾经作为出川通道的重要物证。拓印自万源石塘乡通天观顶的“魁”字,高约1.8米,龙飞凤舞,题记显示为万历8年(公元1580年)所刻,同样说明这条古道至少明代就已经存在。

  而一些佛教题记,也佐证着荔枝道的走向。刘睿说,古代的寺庙为便于善男信女供奉,往往修建在交通便利的大道旁。省考古院在达州大巴山区进行考古调查时,便在多处寺院发现题记。宣汉马渡关,是荔枝道的一处重要节点,荔枝道从此北上进入万源境内后最终出川。马渡乡浪洋寺的14处题记,记录这座寺庙建于唐代永泰年间。从唐到北宋,历经衰颓,又在北宋得以整修。直到明代,寺院还历经重修,可见浪洋寺所在的大道,千年来一直被人们使用。

  

  金牛道题刻为证民间生活丰富鲜活

  无论是金牛道上劝学行善的寻乐书岩题刻,还是禁止早婚、禁止男子入赘、禁止酗酒的示谕,无不折射出蜀道之上的鲜活历史。

  作为四川境内使用时间最长、又是官方驿道的金牛道,在其关隘、栈道、古桥等遗存的周边,留下大量的碑刻。

  广元苍溪县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寻乐书岩,以86幅题记记录了蜀道沿线民众丰富的精神世界。

  寻乐书岩是一个在岩壁上开凿出来的山洞。洞内崖壁,密密麻麻刻着文字。根据乡民口口相传及文史资料记载,清道光年间,苍溪地方名儒贾善人看中避兵乱开凿的洞窟,以此为址新凿石室5间,连通后在此兴办义学。洞窟内石壁上,他聘人刻下《四书》《五经》,有文人前往观瞻,便邀善书者留佳作刻于石壁之上。这些题刻,包括清代四川颇为知名的郭尚先、许盘、李嘉秀、林春元等书法家的手笔。其中“回岸洞天”四个大字,是曾教过道光皇帝的四川名儒李嘉秀的墨宝;“洞天福地”,则出自阆中县令许檗的手笔。

  赵宠亮说,这些题刻从题材来看,或赞山颂水,或抒怀言志,或颂德修业,题材广泛,涵义深刻。其中“敬祖爱书说”“宠辱不惊”“慎独”等题刻,都是今日值得弘扬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意思的是,在这批蜀道石刻题记中,还有各种反映民间生活的告示。赵宠亮说,在广元和巴中两地,考古人员都发现了明代禁止早婚的示谕石刻。示谕由明朝都察院下发,要求男子要在十五六岁以上方可迎娶。原来明朝流行早婚,男丁过早娶妻生子,给官府抽丁充军、田耕都带来麻烦。为此都察院不得不颁布禁令以树新风,确保男丁有时间投入劳赋田耕之中……

  据悉,这批珍贵题刻现在在广元市博物馆部分展出,此后还将在达州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亮相。

  原标题:碑刻题记为证 世界最早隧道诞生在蜀道上

编辑: 郑轶

碑刻题记为证 世界最早隧道诞生在蜀道上

”  在省考古院从汉中博物馆拓印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题记中,记录了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褒斜栈道南端隧道开通。得汉城小宁城题刻为证宋时米仓道已是南北重要通道  在米仓道,同样遍刻各种修路、架桥的石刻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