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历时3个多月的第三期“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在国内发现了世子金宝实物——“蜀世子宝”金印,那么本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将如何影响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又揭开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来听总台央广记者贾宜超的报道:

  随着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的进行,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遭明将杨展袭击,大量财物沉于江底的传说得到了证实。而三期考古发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发现。此次第三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0000余件,主要为金银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印面铸有“蜀世子宝”四字的金印,该金印为方形印台、龟形印钮,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高达95%。“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说,金印上的“蜀”字证明这枚金印原为明蜀王府之物,而“世子”指亲王嫡长子。从印文可以得知这枚金印为明代蜀王世子所拥有,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征。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世子金宝实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刘志岩说:“其实它就是一枚金印,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碎成了4块,可以说是目前我们发现的唯一的一枚明代世子这样的一个金印。去年我们是发现了‘蜀王之宝’,今年发现的是‘蜀世子宝’,就是父子两代的这样的一个金印。当然这两枚金印是当时明代蜀王府权力的象征也好,或者是最高级别的文物也好,我认为这也是能够让公众看到当时明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繁荣富庶才能够铸造出来这样的重量级别的金印,对当时这种政治制度,藩王这样的一个分封制度都有很高的一个学术研究价值。”

  本次考古发掘不仅抢救和保护了大批珍贵文物,也进一步确认了遗址为古代战场遗址的性质,对遗址本身尤其是文物分布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要突破。

  刘志岩说:“发现有一些银锭、银金块这样的痕迹,它深深地嵌入到岩石里面去了,它肯定是当年就沉到下面去了,这种金属和岩石的摩擦能够出现这么深的一个痕迹。我们发现那些银锭都是扣着在河床上面的,它其实不是一个稳定状态,所以就说明当时这个地区船沉以后,可能当时的文物就沉在这儿了,通过这样的文物痕迹的发现来判定当年战争的发生地,或者说沉船的一个地点,对我们来说今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就是我们发现这些金器和银器基本上是分开分布的,就是说当时大西军在撤离成都的过程中,他要转运这些金银,应该是分了不同的船,或者是在船上分了不同的这样的箱,是不是可以对当时大西军撤离成都的时候,他的一个状态有这样的判断,应该不是很慌乱,他还是有一定这样的准备,有意识的把这些金银都装好了,然后才离开成都的,通过这样的一些迹象和痕迹,我们能够去还原这些历史的细节。”

  “江口沉银”遗址从2017年至今已进行三期发掘,每期都有重大收获。那在这片区域,未来还将继续进行发掘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表示,是否继续还需要科学评估,只有认为有价值的时候才会继续。

  唐飞说:“这个遗址面积范围差不多100万平方米,现在目前通过三期发掘达到了3万5千平方米,大致就是3.5%,但是已经基本上能够呈现这么一个战争的过程。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这还挖不挖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文物修复、考古报告的整理和出版,所以我们觉得是否需要再发掘?发掘就无非再出点东西,对于我们的认识没什么突破的话,那还是保护遗址,把文物留给后来的人,可能未来的科技更加发达,让他们再来做发掘的话可能意义会更大。当然,我们这些工作做完以后觉得确实有必要,觉得这个可以深层次,我们再次向国家申请。”

  经过三次水下考古发掘,“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52000余件,这些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江口沉银博物馆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唐飞说:“通过文物发现已经证实了张献忠他不是传说,就是一个历史事实,而且战场就在江口镇,我们现在计划就是说接下来马上对我们的文物进行修复。三期,每一期做一个考古报告。与此同时我们会围绕着课题进行研究,支持好江口博物馆的建设,做一个很好的展陈,然后让他们把我们的文物放进展馆,让每个爱好的人能够喜欢。”(总台央广记者贾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