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重肥胖人 管管体重更健康

2024年

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发起“体重管理年”“百城千区万家”联合响应仪式

呼吁让体重管理成为全民追求的健康目标

近日

四川省17个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实施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

到2026年

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覆盖率达50%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100%

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成人肥胖率年均增幅控制在2%、5%以内

为什么要管理体重?

四川超重和肥胖人群情况如何?

A

超重和肥胖人群现状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看全国

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

6—17岁的青少年儿童超重率11.1%

肥胖症患病率7.9%

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为6.8% 肥胖症患病率为3.6%

我国肥胖症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

●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女性则为70—74岁

●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看四川

成年人血脂异常率35.1%

超重率 34.6%

肥胖率13.8%

中心型肥胖率32.3%

超重和肥胖人群约3000万人

儿童青少年超重率13.5%

肥胖率8.9%

B

“体重管理年”四川目标

到2026年

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覆盖率达50%

学校

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教育课的比例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开课率均达到100%

营养健康食堂

各市建成率达到30%、三州达到15%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

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100%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9%

在2023年基础上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年均增幅控制在2%以内

成人肥胖率年均增幅控制在5%以内

C

五类人要科学减重

超重和肥胖者

一般可按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5公斤速度

在3至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至10%

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

科学控制体重

超重及肥胖儿童

保证身高稳定增长同时维持体重不增或延缓体重增长速度

以达到健康体重

推荐同步进行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

并非必须降低绝对体重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不宜盲目减重

通过饮食和运动等干预

保持肌肉量和骨量

或延缓其减少速度

特殊人群(孕产妇、有基础疾病患者等)

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体重评估和管理

肥胖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者或超重合并相关并发症者

需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指导采取积极治疗

D

自测体重是否合理

看体重指数(BMI)其计算方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

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5≤BMI<24.0

BMI<18.5体重过轻

24.0≤BMI<28.0超重

BMI≥28.0肥胖

看腰围

中心型肥胖

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

成年女性腰围≥85厘米

中心型肥胖前期

85厘米≤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

80厘米≤成年女性腰围<85厘米

28.0≤B≤BMI32.5≤BMI37.5≤BMIBMI≥50极重度肥胖

E

肥胖症如何治

相关疾病

血糖异常 血脂异常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生殖健康疾病

心血管疾病 肿瘤

精神心理异常 其他相关疾病

相关治疗手段

行为心理干预

运动干预

临床营养治疗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药治疗等

F

肥胖症患者这样动起来

力量抗阻训练

推荐如站立踮脚贴墙站马步等

自重抗阻训练每次持续2分钟

运动12—15分钟

动态抗阻力量训练建议每周2—3次

有氧耐力运动

减重期间

成年人每周进行150—420分钟

体重维持阶段每周200—300分钟

静态/动态拉伸

每周2—3次每次持续10—30秒

每个动作重复2—4次

素材来源:

《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及其释义、《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四川成年人超重率为34.6%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张雨薇坦言,体重异常是导致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危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肥胖会导致多种合并症的发生,增加死亡风险。

据统计,2023年,四川省人均预期寿命78.50岁,较2018年(77.10岁)提升1.4岁。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23年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显示,全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达13.5%,肥胖率达8.9%。

省疾控中心相关数据显示,最近一轮(2018年度)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显示,四川省成人(18岁及以上居民)吃猪肉、牛肉等红肉较多,油盐重,蔬菜和水果偏少;血脂异常率为35.1%,超重率、肥胖率、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34.6%、13.8%、32.3%(成人超重和肥胖人群大约3000万人),全人群超重和肥胖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超重和肥胖问题,已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表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半数的成年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困扰,这一现状亟待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干预。综合防控,体重管理成为慢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抓手。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起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提出,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部分人群超重肥胖状况得以改善。

超重肥胖人群应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和合理用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导进一步提高我国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

如何诊断肥胖症,哪种程度需要医疗干预?指南对此明确,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基于体重指数、体型特征、体脂比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症诊断标准四类。其中,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8(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为肥胖症。

专家强调,多数超重肥胖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来使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教授胡雯建议,超重、肥胖人群应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保持规律运动。具体每日能量摄入量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单位:kcal每天),在此基础上平均降低30%至50%或降低500至1000kcal。

科学运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主任医师邓颖表示,现在很多人喜欢健走,健走要注意四点,一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二要步幅合理,最合理步幅应为身高×(0.45—0.5);三要保持适宜的速度节奏,一般中等强度健走每分钟平均110步左右;四要走前充分热身,走后充分拉伸。

药物治疗也是控制肥胖的重要手段。张雨薇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博士后钟玲表示,目前,中国共有5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

专家提醒,当面临肥胖问题时,及时咨询专科医师以获取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切勿盲目使用减重药物,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瘦“胖子”尤其需要警惕

“判断一个人体重是否需要控制,单纯关注体重或BMI还不够。身体成分不同,呈现体型会有差异,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玉萍表示,若检测发现体重、体脂含量在标准范围,而骨骼肌量较高,这种人群即使体重超标,对健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常见于运动员、健身爱好者等人群,俗称胖“瘦子”。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瘦‘胖子’,即‘隐匿性肥胖’人群。”刘玉萍说,这类人群的体重往往看起来合适,但体脂肪很高、肌肉少,身上泡泡肉多,常见久坐少动、反复节食、长期熬夜等人群,如果没有及时干预,会导致内脏脂肪沉积、代谢紊乱和肌肉流失等多种健康问题。一旦确诊,不可盲目减重,建议在专业医生和营养师干预下增肌减脂,调整身体成分比例。(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编辑:王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