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8月29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网络空间塑造成凝心聚力、引领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新空间,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8月28日下午,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正能量分论坛在成都举行,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网络正能量建设。

网络正能量分论坛会场(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分论坛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网络文明建设的深厚基础和不竭源泉。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看到有很多中国用户的网络作品深受国外大众欢迎,以及像大熊猫、茶艺,甚至中国的高铁也经常成为海外用户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要积极搭建网上交流平台,使互联网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纽带,用网言网语传递中国声音,用镜头画面讲好中国故事,推动网络文明生生不息、繁荣发展。”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总工程师孙蔚敏在分论坛上说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8月28日至29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首次进入中西部在成都召开。这让成都成为全国第四个举办该大会的城市,也给成都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一次重大机遇。

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过2140万、网民规模达1870余万的超大城市,成都从来不乏“正能量”与“大流量”。一部部鲜活生动、昂扬向上的精品佳作在这里诞生,一幕幕具像化、故事化、场景化的暖心瞬间从这里传播,以网络为媒介,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通过网络,定居成都的德国诗人雷震,用一篇抒写城市记忆的诗歌《成都笔记》深情表达了对成都的喜爱,也将蓉城之美传递给世界;通过网络,短视频大V朱铁雄与四川公安、成都公安共创短剧《警号重启》,动人讲述了警察父子的赓续传承,蕴含着厚重的家国情怀,一经发布,便获得数百万点赞;通过网络,三环路上无名英雄合力营救起火货车司机的视频让人热泪盈眶;通过网络,独臂爸爸杨长兵在郫都摆河粉摊养家的视频迅速走红,投影出父爱的深沉伟大;通过网络,火车南站一家面店,“来份牛肉面,不要牛肉”的爱心暗语广受网民点赞……这些点点滴滴、看似平凡的正能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汇聚成网络世界的光明和希望,最终透过网络映射现实,惠及每一位市民,也塑造出一座城市的气质、内涵与自信。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光的传递者与获益者。在网络正能量的激荡共鸣中,看见温暖,寻得希望,增强力量。”成都市委副书记陈彦夫在致辞时说道。

成都街头的爱心面馆(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正能量如清风,似明月,荡涤心灵,照亮网络空间,一个个带有时代烙印的网络正能量风向标,正持续澎湃起大流量,唱响网络文明的最强音。

编辑:昌思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