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八届南宝山羌族集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成都邛崃市南宝山镇直台村举办。

活动现场,羌族同胞身着民族服装,向来宾献上羌红,表达热情与敬意。舞台上,羊皮鼓舞、羌族沙朗、羌笛表演、羌族山歌等原生态文化艺术表演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非遗展示区中,羌绣、羌笛以及成都尔玛民俗博物馆的陶器、瓷器、杂件等羌族特色展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舞蹈表演现场(邛崃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本次活动涵盖羌族刺绣培训、非遗技艺活态展示、传统表演艺术展演、南宝山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内容。此外,邛崃市南宝山镇直台村村民委员会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签署传承保护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羌年、羌笛、羊皮鼓舞等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活态传承及创新传播等方面开展合作。

“羌年”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木梯羌寨传习所负责人杨贵生表示,“‘羌年’是羌族的‘春节’,我们要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守住羌族文化根源,才能走得更远。”

羌绣产品展示(邛崃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邛崃市南宝山羌族集聚区是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邛崃市在南宝山镇依托7项非遗项目,积极探索“非遗+文创”“非遗+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南宝山镇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

“邛崃市将进一步探索‘非遗+乡村旅游’模式,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紧扣‘天府羌寨·云上南宝’形象定位,融入‘国家级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成都最近羌寨’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邛崃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王丁)

编辑:王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