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李家沱实验小学的绿茵场上,小球员们随时自由奔跑,挥洒汗水与热爱;电子科大附小的操场上,少年们利用大课间、中课间、课后延时等时段,他们或是篮球、体操、网球等运动精彩纷呈。在成华区,195所中小学幼儿园与4所驻区高校里,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已呈常态,满是朝气蓬勃之象。

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以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契机,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先后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四川省唯一全国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该区不断筑牢体教融合基础,激发体教融合动力,做优体教融合保障。持续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体教融合工作成效凸显。

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为98%以上,优良率为72%以上。全区学生体重异常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近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筑牢体教融合基础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体教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华区在全国区县级层面率先制定《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公约》,推广教研员总体牵头、学科带头人整体设计、体育中心组具体实施的三级研培模式,创新推行“教师资格证(教练员证)+培训合格证”双证上岗、体育教师“员额制”、教练员“训练课赛评活动”等机制。近2年引进专业退役运动员20余人进校执教,专业体育教师人数年均增长25%。

电子科大附小篮球训练课(电子科大附小供图)

“我们学校体育老师由最初的7人增加至现在的54人”,电子科大附小康永邦书记介绍说,学校开展“体育教师入职培训”“优质体育课堂观摩”“体育前沿领域政策解读”三个模块岗前培训,全方位提升全体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对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区教育局鼓励学校规范引进有资质的社会专业力量参与课后训练,并探索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联体’培养模式。在成都市率先实施教师‘员额’制度,逐步解决退役运动员、校聘教师的身份和待遇问题。”成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优质的体育运动氛围,专业的师资力量,不仅为成华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筑牢了基础,同时也为走出去参加更多层级的体育竞技提供了条件。

在华西中学,不仅仅有田径、足球、篮球、羽毛球和健美操等项目,还新增了滑雪、滑板等新兴体育项目。

“近年来,共有67名学生通过体育专业走向全国高等综合类院校和体育高等院校”,华西中学校长石晓波说,未来,学校还计划将这些小众新兴运动项目推广至初中、小学等学段,助力更多青少年阳光运动、强身健体。

在特色校园创建方面,广泛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建设活动,区教育部门指导列五中学、英才学校等52所学校制定轮滑、冰雪活动、射击射箭等校园特色体育项目实施方案70余份,列五三泰、华西华协等2家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和6家市区单项协会(俱乐部)参与26所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指导12所学校组建体育高水平运动队16支,打造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园)48所,全国校园篮球、排球、网球特色校12所,省市阳光体育示范校43所。

激发体教融合动力

成华区以活动为载体、基地为抓手、赛事为平台,用活这“三大阵地”,不但可以激活体教融合的动力,还可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展示运动成果,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团队精神。

拥有五个校区、7000多名学生的电子科大附小,创新开展“天天有比赛、人人有比赛、堂堂有比赛、项项有比赛”,利用体育课堂、大课间、课后服务等时段举行小型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走向运动场参与体育比赛,力争学生全员参与。

而在李家沱实验小学开展的年级足球对抗赛,从足球启蒙、基础技能学习、技能提升与战术形成、综合训练与跨学科准备、比赛实战五个阶段扎实推进,使每个孩子在学习与展示中不断提升体育素养。

成华区校园足球超级联赛比赛现场(成华区教育局供图)

11月15日,成华区2024年“东郊杯”校园足球超级联赛在华西中学开赛。

4500余人参与开幕、八大主体活动将接连上演、春夏秋冬四季足球联赛火热打响,来自全区多所学校的学生,分为小学、中学、男足、女足组别分别入场,伴着音乐节奏进行足球基本技能展示,随后武术、舞龙、花式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大型团体操和艺术体操表演轮番上演,将现场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奔跑在球场上,作为家长的我们内心充满了幸福和骄傲。”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家长郑奉娟表示,她希望孩子们能尽情享受这次联赛,充分感受足球的乐趣。

此次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是成华区推动体教融合、展现青少年活力与风采的重要平台。据了解,成华区正在积极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和市场运营的校园足球推广“成华新模式”,着力将校园足球打造成为青少年健体励志的筑梦工程、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全心全力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今年以来,该区积极借鉴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营销成功范式,大力推进校园足球赛事体系优化行动,构建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贯通、幼小初高四段衔接、师生家社四类参与”的竞赛模式,建立起“师资培训、文化浸润、融合交流、球迷社团”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力争将“东郊杯”校园足球超级联赛打造为全国区县级赛事规模最大、赛程周期最长、覆盖人群最广的成都“校超”赛事品牌,奋力为成都再添一张展示城市形象的新IP、对外交流交往的新名片。

截至目前,成都市各级运动队、单项协会在列五中学、成都实验中学等学校共建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后备人才队”6个,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9个,全面推广校营日常练、片营周末练、总营集中练“满天星”三级训练营模式和“成华小学+列五中学”小初共建校园足球代表队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员机能测试,探索推广体育特长生“一条龙”升学制度,200余名体育特长生及市区共建高水平后备人才实现升学目标,近三年累计为清华、北大等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90余人、年均增长12%。

近年来,成华区积极承办“贡嘎杯”四川省首届校园足球联赛等各类赛事200余场,组织160余人次赴法国、芬兰等参加国际大型赛事30余场,获得冠军190余人次、居成都市前列。在成都市率先打响“成华校超”校园足球“春季幼芽赛、夏季精英赛、秋季冠军赛、冬季邀请赛”四季联赛品牌,每年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200余场次,开展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空竹等区级竞赛活动2400余场次、学校参与率100%。

李家沱实验小学开展足球训练(李家沱实验小学供图)

做优体教融合保障

成华区在全国区县级层面率先推出《成华区新时代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在成都市率先出台《成华区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发展实施办法》《成华区体育艺术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校建设方案》等政策性文件6份,创新提出“五增五降”体质健康目标,推动实施学生体育锻炼、体教融合创新等8大行动计划170项清单,探索推广体育拔尖人才幼小初高贯通培养、每天1节体育课、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等措施10余项。

下一步,成华区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优化特色项目布局及人才培养机制,统筹构建青少年赛事体系、打造校园足球赛事品牌。不断丰富学生课余体育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木子)

编辑:王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