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四川省总工会主办的“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新希望乳业。对该企业的“夏忠悦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李启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进行采访,记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作为技能创新的孵化器,为企业成长注入了全新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李启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夏忠悦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夏忠悦,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0年乳制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经历。2019年首批成都工匠、2022年先后获得濯锦工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十佳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该工作室是新希望乳业科研创新孵化平台,集科研、创新、培训服务为一体;同时是新希望乳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控制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师及工匠队伍,协助乳业各分公司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
到目前为止,夏忠悦领衔的工作室累计培养高级技术人员40余名,中级技术人员100人;创新成果36项,成果转化34项,发表期刊论文14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3项,创新成果节创经济效益累计2100万元。
工作室技术人员进行实验
以李启明为领头人的“李启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依托新希望乳业的科研创新平台,以传帮带的形式带领核心骨干及30余名研发工作者在技术创新等领域深入钻研,完成多项技术创新及攻关项目。
依托以李启明为领头人的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输出,借助新乳业的科研创新平台,孵化了一家生物科技创新平台—成都分子力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产学研用”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发酵型乳酸菌、益生型乳酸菌、即食型乳酸菌等生物科技类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商业转化,旨在推动食用乳酸菌的国产替代进程,构建发酵乳制品开发的多样性,推动生物科技产业升级和创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近年来,四川工会围绕工匠培育孵化的各项创新工作积极探索实践,一大批从一线成长起来的职工创新人才,推动形成了极具成效的发明成果、绝技高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仅464家省级创新工作室(其中由工匠领衔的113家,占比24.3%)每年开展创新课题取得创新成果超过2000项,实现了每年节创经济效益超200亿元。
过去5年来,四川全省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29.5万条,开展技术革新9.6万项。四川省劳模工匠工作室通过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李木子)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