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回春之际,或漫步绿道,或沐浴暖阳,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通惠河畔,河湖持续复苏滋育的生态之美,提升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底色”,书写着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每天午饭后,我都会和爱人一起顺着健康步道走一走,欣赏沿途的花鸟美景,呼吸清新空气,享受悠然的午后时光。”近日,家住东坡区裴城路818号的小区居民许霞谈及自家楼下新改造完工的通惠河步道(四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市民在改造完工的通惠河步道休息
通惠河,又名“永通河”,全长约12.8公里,河道弯曲狭长,由北向南纵贯城区,是眉山百姓的“母亲河”。曾经的通惠河流域,沿线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倾倒,水体污染源增多,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岸边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景象。2017年,眉山市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通过加强源头治理、实施截污工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等方式,开展河道生态节点建设,着力破解河道治理突出问题,形成“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格局。
市民在改造完工的通惠河步道锻炼
为持续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攻坚战,去年5月,眉山市全面开启通惠河城区段(眉州大道西五段至黄州桥段)综合治理,一系列骨干工程深度推进,在原有生态河道的基础上,对沿河步道进行综合改造,涉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文化元素植入、病害道路改造等,多处文化广场、亭台廊道依次而列,游人打卡畅玩,邂逅诗意河景,近享畔水而居之乐。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摒弃了大拆大建的传统施工模式,而是加强修缮改造,注重提升功能,尽最大可能保留和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该项目负责人眉山市城投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雷涛表示。
群众的幸福之路,既折射出眉山通惠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的实践真理,也体现了眉山贯彻“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统筹理念、探索“生态治水”的卓越成效,这是一次城区绿道的生态重塑,也是城市文脉的深度挖掘,更是友好回应群众对现代生活高质量公共空间的基本需求和民生关切。(宋海滔)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