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元,请问扫微信还是支付宝?”龙某问道。
“微信。”诸女士掏出手机,打开微信付款码。
嘀!交易瞬间完成。
这是发生在泸州市一家小型超市中的一幕,龙某是这家超市的老板。每天,他的超市都会反复上映着类似这样的场景。
因年初扩张店面占用了大量资金,龙某的超市在三个月前出现了周转困难,名下没有可抵押的房产,能提供的只有每天超市的流水。幸亏他遇上了工商银行升级后的“烟火贷”,让看似融资有难度的困境得以缓解,最终成功贷款50万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通报了今年一、二季度四川省级非法人银行机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结果,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简称四川工行)连续两个季度均获“优秀”,且得分位居同类行第一。四川工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得益于该行坚持走“线上化”,不断创新产品,主动在市场上寻找空白点。
创新是寻找市场增长点的利器
平稳、均衡、分散,这是四川工行给今年上半年普惠金融业务的整体评价。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800亿元,当年净增超200亿元,创历史同比新高;普惠有贷户破7万户,较年初净增超2万户,同比增幅超500%。
普惠业务覆盖面宽,单笔金额不大,客户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放款快。“市场很大,而我们的客户经理人数有限,这就要求做普惠必须走‘线上化’道路”,该负责人称,目前超过90%的普惠业务都是在线上实现,不仅高效,而且覆盖面广,市场下沉得也深。
创新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种子。普惠是一片蓝海,市场潜力巨大,要真正激发市场活力,解决小微客户有效诉求,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创新,不断地创新。四川工行为了更好支持各地特色小微经济发展,坚持以“总行标准化产品”+“分行创新产品”为主线,不断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近年来,四川工行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区域经济布局,创新推出并持续优化了“酒e贷”“农牧贷”“园区贷”“烟火贷”“蜀担快贷”“私银尊享贷”等融资方案,因地制宜上线了一系列“特色套餐”,大力拓展新市场、新赛道,不断开拓专业市场、农村市场等空白领域。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共推出50余个线上普惠特色融资场景,创新场景贷款余额突破百亿元。前文提到的超市老板龙某就是四川工行创新产品“烟火贷”的受益者。
工行工作人员走进商家,指导客户线上申请小微贷款
多渠道拓客银担合作是亮点
普惠客户数量大、个体小,分散在各行各业,四川工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各类客群构建一揽子产品服务方案。
宜宾一家做竹笋加工及销售的农业开发公司是工行的老客户。2018年,因业务量增大向工行寻求融资,通过股东个人住房抵押成功获得流动资金贷款。接下来的几年,这家企业越做越红火,部分产品甚至拓展到韩国,不仅开立了外汇账户,也获得了工行的经营快贷支持。
今年5月,四川工行上线“蜀担快贷”,支持了近千户企业。据了解,该产品最高可贷500万元,期限从半年延长至一年。宜宾这家公司,今年就通过“蜀担快贷”获得了400万贷款,满足了企业日渐增长的融资需求,有效支持了企业开辟下游市场、国际市场。
四川工行支持的某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现场
自建预警平台提前锁定客户潜在风险
金融是一个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防范化解风险永远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小微企业因其体量小,抗风险能力低,潜在的金融风险更大。
今年,四川工行强化前中后台、各级行联防联控,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自主研发了“智慧普惠工作台”。据悉,该平台对客户综合风险予以动态画像,如果发现某个客户可能出现问题,能够提前发出预警,大大提升了后端控制信贷风险的能力。
据透露,该平台于今年上半年上线,截至今年8月末,四川工行普惠不良率低于1%,较年初实现持续下降,在今年小微企业经营出现不断反复情况下,保持了资产质量的长期稳定。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