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9月1日消息(记者 邱栎艺)物理学上,势是一种能量概念;场,在数学上是指一个向量到另一个向量或数的映射,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

过去几年,相互作用的变量,让成都的势与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追逐澎湃动能

一个世界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国际高端资源流量与交易、全球影响力。战略预判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则是重中之重。

四年前,成都提出,“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彼时,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成为其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此同时,成都在全国城市中首次提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2019年,面对新经济企业新发展需求,成都从“给优惠”转变为“给机会”,创新发布首份“城市机会清单”,率先以“企业点菜、政府配菜”的模式推动新经济发展。

今年,《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聚焦关键节点加强科技创新中心战略设计,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谋划,推动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四年来,在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优势上的超前预判和超强行动力,使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运筹力得以持续提升。

自2017年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以来,已有12家新经济企业上市及过会,科创板上市总量与新增数量均列中西部第一,新经济企业成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2.72亿元,同比增长13.1%,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发展动力显著增强。一个“新”字,正在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而在创新策源地打造上,经过一年努力,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创新布局和主体功能便已初步形成,进入了加快成形成势的发展新阶段。

“四梁八柱”聚势谋远

除了求“新”,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成都也从未忽略“稳”。产业集群成为支撑经济的“四梁八柱”。

2017年开始的产业功能区建设,让成都跳出过去以企业规模集中为导向的单一经济组织方式,转向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理念组织经济工作。

以产业生态圈构筑城市比较优势,以产业功能区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成都推动实现经济组织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4年来,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已成为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承载城市功能的重大平台、带动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撑,推动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在成都,全市112个各类园区和开发区精简整合成66个产业功能区,变“各搞一套”为“一套各搞”,在一张产业蓝图上形成配套协作关系,推动相关产业和企业聚点成链、关联产业功能区聚链成圈。

协同、联动、配套,构建了成都产业发展新生态、提升了成都产业竞争新优势。2020年,除了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8个。2021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进行公示,“四川省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位列其中,这意味着成都软件产业将融入国家战略,实现更大发展、体现更大担当。而截至目前,成都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达12家,所属行业领域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梁八柱”产业为代表。

2021年4月1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暨投资促进工作会召开,成都的产业功能区再次更新,释放求新求变的决心和魄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坚持“战略留白”,聚焦未来赛道实施新一轮功能区优化调整。围绕城市核心功能和战略目标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把握未来科技、未来医学、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数字文创、医美、汉服等细分领域前沿趋势整合优化和“揭榜挂帅”一批产业功能区,动态调整了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名录,将该市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为58个,为布局发展有潜力的未来产业、未来赛道“战略留白”8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名额。

抢抓关键变量

对一座立志走向世界的城市而言,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最为关键。而“人”是其中最不可替代的关键变量。具有创新创造文化基因的成都,具有足够强的人口吸纳能力。

从量变来看,成都市的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成为中国人口“第四城”;从组成结构来看,成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500多万人。

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都写就自己的“人才经”。

2017年7月,《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这是成都继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出台“人才新政”后的又一政策创新。这也是众人熟知的“成都人才新政12条”,彼时,作为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在全国掀起“引爆”效应。“蓉漂人才日”也在此背景下诞生。

2020年,成都人才新政“2.0版”发出,提出的12条主要举措面向全球人才,以最大的诚意吸引人才聚集。具体举措,包括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向成都东部新区集聚等。

2021年,作为新发展理念下的人才工程进阶之举,为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生态圈高效聚集,成都“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又应时应运而生,这是首个基于产业经济地理的人才计划。

今年,在《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成都又提出,通过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技术引进等方式,靶向引育一批引领科技发展趋势、具有行业号召力的科学家;支持技术经纪人事务所、技术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发展;探索发展“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站式”科创人才服务站。

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转变,成都完成城市规模“量”的扩张、城市能级“质”的提升;从“塔尖”城市到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标定,成都强调全面构建与世界城市空间形态、超大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能级相匹配的未来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为幸福美好生活提供永续承载空间。势与场,在这座城市的审时度势间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