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7月28日消息(记者 符雄助)刚刚过去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建设以创新为新动能的公园城市,努力搭建创业就业的圆梦舞台,强调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幸福美好生活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也显示,成都将聚焦关键节点加强科技创新中心战略设计,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谋划,推动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不难看出,这次全会将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推进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有利于把新思想新理念内化为全体市民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把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变革实化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引领力量,把共建共治的制度优势转化共创共享的发展活力,不断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业空间、生活场景、公共服务,推动民之所望与城之所向成为引领城市拔节生长的昂扬力量。

 

  一问:如何持续提升发展的位势能级?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成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创新赋能、空间赋能、开放赋能、制度赋能的新动力体系的重大举措,持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要素配置机制,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城市比较优势,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支撑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一部波澜壮阔的世界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辉煌灿烂的科技创新进步史。伦敦、东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实践表明,唯有在创新发展中持续放大自身比较优势,最大程度集聚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才能持续提升发展的位势能级,始终屹立世界先进城市之林。

  根据全会《决定》,成都将科技创新摆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征程中的首要和核心位置,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变革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明确提出了“四新”重点任务。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枢纽。

 

  二问: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全会《决定》进一步优化了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设计。围绕主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从创新载体和高能级平台、科研攻关、企业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着力回答在新发展阶段成都要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问题。

  具体来看,成都提出构建高效融合的“两区一城多点”空间布局;构建开放融通的“多层架构”创新布局,统筹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创新体系建设;构建联动协同的区域创新布局,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强化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标准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在科研攻关方面,成都聚集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65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一大批科研院所,科研资源处于全国城市第一方阵。要进一步夯实研究实力比较优势,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围绕“卡脖子”技术深入攻关,力争在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上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实现“1到N”的飞跃。

  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节点,企业和人才的成都“家底”过硬: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500多万人,市场主体超300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超6100家。在此基础上,成都创新性提出三大人才。要坚持以用为本,重点围绕集聚科技创新急需紧缺人才,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服务留住人才,用制度激活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根据全会《决定》,成都提出通过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技术引进等方式,靶向引育一批引领科技发展趋势、具有行业号召力的科学家;支持技术经纪人事务所、技术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发展;探索发展“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站式”科创人才服务站。

 

  三问:建设什么样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结合城市资源禀赋,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成都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谋划,从以技术突破驱动先进制造业升级、以模式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壮大、以科技赋能提升都市现代农业质效、布局新赛道引领新经济发展、以绿色科技促进生产生活低碳转型等视角研究提出努力方向,着力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问题。

  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制造将聚焦城市战略目标达成和城市核心功能实现,立足成都的比较优势,加快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梯度发展培育,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支柱产业要着力能级提升,这是基本面也是压舱石。锚定世界级,形成强支撑,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工业软件等一批细分领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新兴产业要着力产业创新,这是当前城市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增量。培育增长点,形成新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前沿医学、柔性电子、卫星互联网、医疗美容、国潮汉服等产业,力争形成一批产业地标。

  三是未来产业要着力创新策源,这是未来城市竞争的方向和核心的竞争力。抢占新赛道,形成新引领,重点探索布局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等。要瞄准中长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方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增强新动能。同时,将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因此,成都将立足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发展目标,重点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方面,以技术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能升级;另一方面,则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推广绿色制造模式方面,成都将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氢能、光伏、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产业,创新打造绿色化产业场景,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工程研究中心,组建碳中和实验室,加快绿色低碳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成都在绿色制造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做出应有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