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8月26日消息(记者 符雄助)8月25日-27日,世界合唱理事会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会议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德国、英国、俄罗斯、南非、纳米比亚、斯里兰卡、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位世界合唱理事会的专家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出席了本次会议,就亚太地区合唱文化事业的发展、“世界合唱运动”的发展和推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正式落户成都音乐坊

  “世界合唱比赛文化交流活动基地”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亚太地区会议由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携手成都市文广旅局和成都音乐坊,在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等协会支持下顺利举行。会议首次采用线上全球直播的形式,将线下举行的学术论坛、合唱训练营以及成都音乐产业推介等活动向世界进行推广宣传。

  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德国)与成都音乐坊就“世界大学生合唱节”“2022年世界合唱比赛预选赛”等项目正式签约。

  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世界合唱比赛文化交流活动基地”正式落户成都音乐坊,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将与成都音乐坊一起为扩大国际间文化交流和合唱文化艺术发展而努力。

  会上,来自南非与德国的国际专家通过网络直播与嘉宾们进行了网络互动交流。以“合唱文化筑梦幸福美好生活”和“中国合唱艺术的世界表达”为主题的专家论坛在现场热烈的氛围中举行,吴灵芬、李培智、陈光辉、孟大鹏、林戈尔、李西林等专家学者纷纷为发展世界合唱运动建言献策。

  与会期间,专家代表们走进成都的各大艺术空间,为成都的合唱团授课。8月27日,合唱指挥家吴灵芬、陈光辉、孟大鹏等还将走进四川省歌舞剧院、成都市文化馆等文化艺术空间,观看四川本地合唱团的表演,教学指导合唱技巧、演唱表现力,将自己丰富的教学和指挥经验分享给大家。

  产业集群初显

  音乐坊产业发展的框架肌理已构筑

  2017年,成都明确提出,要积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通过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传播能力。立足推动国际音乐之都建设,按照组织社会经济的新方式,2020年,成都市围绕四川音乐学院,建立了成都音乐坊产业功能区。

  成都音乐坊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的中心城区,东至锦江、西至科华路、南至成昆线、北至新南门,毗邻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及春熙路商圈,由艺术川音、人文川大及创意高攀等三大片区构成。围绕成都市委提出展示中华文明、天府文化、成都魅力的要求,成都音乐坊按照“国际性、现代性、音乐性”的产业发展构想,将全力打造成为“国际音乐之都核心区”、“国际音乐生态示范区”和“成都城市音乐会客厅”,构建世界音乐族的追梦天堂。

  目前,成都音乐坊产业功能区已形成“一核、一心、一轴、一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即音乐总部基地、音乐商务中心、锦江西岸音旅消费轴、音乐科技产业带,构筑起音乐坊产业发展的框架肌理。

  在这里,演艺空间一流,成都城市音乐厅是中国西部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演出场馆,设施设备世界一流水平,能满足所有舞台艺术种类的展演需求。据成都音乐坊管委会主任刘明军透露,围绕成都城市音乐厅,还将规划建设20余个特色化演艺演出场地,可承载各类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演艺演出活动。

  同时,产业集群初显,近年来,已自然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乐器销售集散地,并吸引包括摩登天空、华录新媒、中国唱吧等音乐行业领军企业在内的4000余家音乐类企业入驻。

  据了解,成都音乐坊将重点发展六大细分产业,即原创音乐孵化、数字音乐、版权交易、演艺演出、乐器销售、音乐教育培训。

  以载体支撑集聚,成都音乐坊现有楼宇载体30余万方,小型园区3万余方,临街商业1.3万方,供多元音乐生态企业繁荣共生。未来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改造,还将持续释放片区活力,腾挪产业发展空间。同时,成都音乐坊还将布局更多高能级项目,全力打造音乐产业生态圈,逐步建成音乐文创总部基地、成都音才港、高攀里青年河岸、国际考级评审中心等产业载体,为音乐产业在成都音乐坊蓬勃发展创造有机土壤。

  据悉,以要素配套赋能,成都音乐坊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务、生态、教育、医疗全配套,构建企业发展、人才培育的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特别为音乐、影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人才前来音乐坊兴业、发展。近日,新版《成都音乐坊专项扶持政策》即将出台,以更大力度推动品牌企业、品牌演艺、品牌节会等音乐产业的更多企业、更多业态、更多场景,在音乐坊落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