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四川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与世界的纽带越来越紧密

2018-05-21 09:54:00来源:四川日报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坐标和时间节点。

  四川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策源地。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从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今日起,本报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在新起点上凝聚起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大共识,激荡起奋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最强音,不断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李欣忆 王眉灵 江芸涵

  5月22日至23日,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将在成都举行。超过300名中外嘉宾将相聚天府,同台对话,共谋发展。

  这个春夏之交,一波又一波新老朋友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泰国诗琳通公主来了,开启她的第9次访川之旅;

  外国驻港领团来了,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外国驻港领团首次赴内地参访;

  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总理库尔茨来了,见证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馆开馆,见证首列直达维也纳的中欧班列启程;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团来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川港合作会议机制正式建立,开启深度合作崭新一页。

  如此密集的节奏,在四川对外开放史上少见。

  开放自信,自然高朋满座。在一次次迎来送往中,友谊不断延伸,合作日益深化,内陆四川织密与世界联系的纽带,奋力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

  新谋划

  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5月20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驶出成都,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向西,11天后就能到达波兰罗兹,运载的货物可在3天内到达欧洲绝大部分城市。每天,有3班中欧班列从成都启程,10余条“蓉欧+”国内线路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四川,成为铁路西向国际大通道的物流中转站。

  同一天,川南泸州,一列载着“四川造”的外贸铁路班列从泸州港驶出,顺长江而下,经广州至香港,进而转运全球。

  一个向西,一个向南,不同的方向,指向同样的格局——一条条新的外贸通道打通,四川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正加快形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发开放,需要以全域思维和全局视野,进行全新的谋划。四川进而提出,找准全面开发开放的主攻点和突破口,推动西向、北向、东向、南向四向拓展,全域开放。

  这其中,互联互通是基础和前提。距成都中心城区直线距离50公里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雏形初现,3年后将正式投用,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在广袤的西部,这个巨型交通枢纽,将成为中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国际空中门户,成为国际客货西进东出、东进西出、西进西出中国大陆的重要中转站,支撑四川、西部乃至中国的对外开放大战略。

  “五一”小长假,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昼夜不眠,运送着比去年同期多9%的旅客,平均1.5分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降。在这个中国内地第四大繁忙的机场,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900多架飞机起降,106条国际(地区)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重要枢纽城市,将四川、西部与全球紧密相连。2017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逾4980万人次,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流量历史性地突破500万人次,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不断攀升的旅客吞吐量、出入境流量,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四川的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升,昔日的西部内陆省份正成为开放前沿。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向东、中国向西。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四川,被赋予新的开放使命,承担新的历史角色。2017年5月,“中国—欧洲中心”在成都启用,中国与欧洲交往的桥梁和纽带落户四川,见证着四川对外开放的新历程——这里不仅是西部开放前沿,更是中国开放前沿。

编辑: 郑轶

四川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与世界的纽带越来越紧密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坐标和时间节点。不断攀升的旅客吞吐量、出入境流量,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四川的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升,昔日的西部内陆省份正成为开放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