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壮丽70年|阿坝州牧民:“过去比牦牛数,现在比娃读书”

2019-08-15 09:29:00来源:四川日报

  阿坝州最大寄宿制小学——壤塘县寄宿制小学的学生们。本报记者徐中成摄

  2013年起,阿坝州在全国藏区率先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牧民们说——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

  阿坝

  发展定位

  “一州两区三家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谐幸福家园、生态美丽家园、富裕小康家园。

  奋斗目标

  到2020年,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5年,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发展解码

  今年暑假,阿坝州壤塘县南木达镇南木达村,牧民下略家23岁的女儿尕尔王初收到了北京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也是壤塘县第一个被北京大学录取的硕士研究生。

  8月14日,谈起他家这位亲戚,茸木达乡巴生村村支部书记曲木穷印象深刻:“4年前,尕尔王初就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还参加了全县教育表彰大会。”

  “过去,我们牧民比牦牛头数和上山挖虫草贝母挣多少钱,现在比的都是哪家娃读书能干。”曲木穷感慨地说,从1998年担任巴生村村支部书记以来,他亲眼看到了藏区教育的发展变化,看到定居新村建起了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也看到上山挖虫草的牧民把一个个辍学的孩子送回了课堂。

  学前教育,从教孩子们洗手讲礼貌用语开始

  在巴生村村委会活动中心一楼,有一所漂亮的村级幼儿园,不仅有宽敞的教室,还有午休室、食堂、游乐场,硬件设施设备齐全。“这可是阿坝州牧区的第一所村级幼儿园。”曲木穷告诉记者。

  之前,由于藏区教育资源匮乏,阿坝州很多农村牧区没有幼儿园,加之农牧民居住分散,一些家长不重视教育,很多农牧区的孩子几乎没接受过学前教育。阿坝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2012年,全州仅有64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园。

  随着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大骨节病易地搬迁等藏区民生工程的实施,学前教育资源需求放大,阿坝州率先在巴生村开展了农村牧区发展村级幼儿教育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在2012年9月17日开学,请来乡上的大学生“村官”担任老师。当时收入48个幼儿学生,曲木穷也把3岁的孙女岗桑杰送去了。到农闲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来幼儿园“围观”,看老师们带孩子洗手、洗头、洗脚,教他们说礼貌用语,都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巴生村幼儿园的成功试点,也拉开了阿坝州学前教育跨越发展的序幕。2013年起,阿坝州整合项目资金,充分利用村小闲置校舍、村民活动中心、基层党员远程教育中心等公共资源,建立覆盖州、县、乡、村四级学前教育机构,当年就新增202所独立幼儿园。

  目前,全州已建立308所幼儿园(含53所民办),在园幼儿已达到3067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2.98%。

  政策扶持,在藏区率先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

  2013年,一个重大的惠民政策好消息,又让曲木穷兴奋了好几个晚上。

  为推动藏区教育事业发展,阿坝州经省人大批准后将十五年义务教育纳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条例》,在全国藏区率先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和三年高中阶段教育。同时,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健全了政府统筹、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投入机制。

  在具体操作上,除九年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外,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阿坝州对全州幼儿园在园学生实行“一减一补”政策,即减免保教费750元/生·年,补助午餐费600元/生·年;对全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实行“两减一助”政策,减免学杂费520元至900元/生·年,减免教材费600元/生·年,同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00元/生·年,补助覆盖面为州内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的50%。

  “娃娃读书,不仅不要钱,还包吃住,这是我们牧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曲木穷回忆说,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他在巴生村上幼儿园的孙女岗桑杰就享受到了“一减一补”的好政策。

  当时还在马尔康中学读高中的尕尔王初也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2013年秋开学后,尕尔王初被免除了1500元的学费和教材费,还得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1500元。这为有3个孩子读书的下略家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阿坝州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85.29亿元。截到目前,全州共有30670名幼儿和16025名高中生享受了十五年义务教育政策补助,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

  填补空白,编译幼儿藏汉双语读物免费发放

  在曲木穷家,有一本《幼儿语文》藏汉双语读物,那是他孙女岗桑杰上幼儿园免费领的书,上面不仅有汉字和汉语拼音,还有生动形象的图案及对应的藏文。

  “书本上的人、衣服、房子,和家里看到的都一样,我很喜欢看。”在上小学的岗桑杰说,当时,她和同学们还免费领到了《十万个为什么》《我小班了》《山兔惊传》等藏汉双语读物。

  曲木穷说,阿坝州普遍开办了藏汉双语学校,在校藏族学生可以系统学习藏语,并用藏语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然而,2014年以前,当地并没有专门的藏汉双语幼儿读物。“娃娃太小,对文字和发音都没有概念,只能死记硬背。”曲木穷说。

  为解决幼儿及中小学藏文读物匮乏问题,2014年,阿坝州邀请40名既懂藏文又懂汉文、业务素质高的编译人员,在全国藏区率先启动幼儿及中小学双语读物编译工作。

  截到目前,阿坝州共编译出版了《幼儿语文》《幼儿数学》《幼儿看图》《十万个为什么》等藏汉双语读物共计56种,累计免费发放56万册。

  “这些藏汉双语读物填补了阿坝州乃至全国藏区幼儿及中小学无藏汉双语读物的空白。”阿坝州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牟延亮介绍说,编译的藏汉双语幼儿读物很符合阿坝州的民族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下一步,还要加大推广使用力度。”

  大事读档

  阿坝州建州

  阿坝州于1952年获得解放,1953年建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是藏羌彝走廊核心地带,有以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雪山、大冰川、大长征、大地震遗址、大禹故里为代表的旅游品牌。

  阿坝州民主改革

  1954年冬,在汶川的羌、汉杂居区进行民主改革试点。1958年8月15日,在州人民委员会第二届二次扩大会议上,作出了《关于我州牧区、半农半牧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决议》。1959年,壤塘县的土地改革完成,标志着全州民主改革的胜利完成。

  九寨沟景区对外开放

  1984年,九寨沟景区对外开放,被誉为“童话世界”。1992年12月14日,联合国自然遗产委员会16届会议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九寨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2001年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2007年升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红军长征纪念碑建成

  1990年,红军长征纪念碑在松潘县川主寺镇建成。红军长征纪念碑总碑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碑顶一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一手持花,一手持枪,寓意红军长征的胜利。

  退耕还林工程

  1999年9月中央出台“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退耕还林方针,决定阿坝州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九黄机场通航

  2003年9月28日,九寨黄龙机场正式通航,这也是阿坝州的首个机场。经过三期改扩建,机场的年旅客吞吐能力达250万人次,开通了九寨到成都、重庆、西安、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14条航线。

  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

  2008年5月6日,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在红原县麦洼乡启动。重点是实施易地搬迁建设安置项目,并配套实施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移民安置、调整结构、卫生防治、科技攻关等八项工程,实现基本控制大骨节病新发的目标。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对口援建省市的倾力帮助下,经过3年重建,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各项任务。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

  2013年,阿坝州印发《十五年义务教育规划(2013—2017年)》,决定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对在园幼儿(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减免学前教育保育费、补助午餐费,对在校高中生减免普通高中学费和教材费。

  汶马高速分段试通车

  2019年5月17日零时,汶马高速公路开始分段试通车,试通车105公里。汶马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后,将结束马尔康不通高速的历史,并实现全省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

  本版撰稿 朱蕾 本报记者 徐中成 本报制图/高钰松

编辑: 郑轶

壮丽70年|阿坝州牧民:“过去比牦牛数,现在比娃读书”

为解决幼儿及中小学藏文读物匮乏问题,2014年,阿坝州邀请40名既懂藏文又懂汉文、业务素质高的编译人员,在全国藏区率先启动幼儿及中小学双语读物编译工作。截到目前,阿坝州共编译出版了《幼儿语文》《幼儿数学》《幼儿看图》《十万个为什么》等藏汉双语读物共计56种,累计免费发放56万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