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四川频道 > 四川频道 > 市州新闻

央广网

[重走长征路]古蔺县太平镇:红军后代的渡口情结

2016-10-24 10:19:00 来源:四川日报

  纪念碑屹立在太平渡渡口。 本报记者 付真卿 摄

  10月13日中午,古蔺县太平镇赤水河畔,一所依山而建的民居前,70岁的胡敬华和记者聊起船工往事。聊得兴起,老人拉起收束在门前的竹纤绳,唱起响亮的船工号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哟,手抓石头脚蹬沙哟……”

  胡敬华是红军后代,他的父亲原籍江西,跟随红军部队辗转到古蔺,因为在一渡赤水时负伤,最后留在太平镇。

  他家不远处的河边,就是在红军四渡赤水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太平渡渡口。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纪念碑,就屹立在那里。胡敬华从小就听父亲讲述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红军过赤水时,用的是一种名叫古牛船的小木船。”胡敬华说,古牛船短而宽,前后各一根8米长的艄条,能在狭窄的赤水河河道上来去自如。当年,红军的先头部队乘古牛船渡河,然后将6只船并排用纤绳串联,横跨河面,再从太平镇的老乡家借来门板铺上,形成浮桥,主力部队得以渡河而过。

  红军第一次从太平渡过河,由于敌人造谣,太平镇的许多居民都吓得逃走了。第二次渡河时,居民们早早将船排列好,凿孔压石,沉于河中,红军一来,就拉动纤绳,让“船桥”浮出水面,部队得以摆脱追击,快速过河。

  在红军四渡赤水中立下大功的古牛船,也曾是赤水河沿岸居民经济社会生活的依托。长大后,胡敬华成为新中国的一名船工,和同伴们拉着古牛船,从太平渡顺江而下往合江等地送煤炭、硫黄和木材,又溯江而上拉回食盐和酒,“当时顺水到合江要走一天,逆水要拉3天。”胡敬华说,太平渡曾是赤水河沿岸覆盖川贵云三省交界地的物资集散中心。

  随着赤水河道的不断改造,古牛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先是换成更大更快的舵船,又升级为坚固的铁驳船,再到现代化的机动船。古牛船虽已成为赤水河道遥远的历史,但红军精神将永远长存于太平渡两岸人民心中。

  相关新闻

编辑:郑轶

关键词:太平镇,红军精神,古蔺县,渡口,重走长征路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