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成都定“目标”:到2022年 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

2017-12-15 10:45:00来源:新华网

  日前,成都正式印发了《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12月13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就《意见》进行详细解读。当天,成都市新成立的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正式对外亮相。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2年,成都的新经济企业发展要达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

  发展目标兼顾“定性”和“定量”

  《意见》对成都发展新经济的目标非常明确,并兼顾了“定性”与“定量”。

  定性,明确成都市新经济的发展定位。即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这既是对成都新经济的整体谋划,也体现了成都的雄心和抱负。”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新宇说。

  定量,明确了成都市新经济的发展指标。即到2022年,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新经济企业发展超10万家,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该《意见》还提出了技术、人才、资本这三个最重要生产要素的具体目标。到2022年,创新方面,创新服务机构数发展到400家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1%;创业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创投方面,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100只以上,私募股权投资实缴规模超过2100亿元。

  首创“六大形态”“多元化应用场景”

  基于成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意见》提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和共享经济“六大形态”,并细分了各形态的代表产业。

  “这是全国首创,也是现阶段对新经济发展的‘成都释义’。”张新宇说。

  同时,《意见》提出以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重点实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工程、人力资本协同示范工程、消费提档升级工程、绿色低碳建设示范工程、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工程“七大示范工程”,着力构建与“六大形态”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构建培育新经济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在全国也属首创。”张新宇介绍,成都就是要通过构建应用场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让人和供求建立连接,为新经济企业在蓉发展提供入口和市场机会。

  而“六大形态”“多元化应用场景”,必须要有空间载体来承载。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打破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界限,《意见》提出建设“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娱乐、新文创、大健康、新金融”七大产业核心区,与各区(市)县的新经济产业功能区一起,形成成都市新经济发展“7+N”空间版图。

  将对新经济企业分类施策、梯度培育

  为了创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和社会氛围,《意见》展现了“包容”的态度。

  《意见》提出,要放宽准入,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原则上不对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平台企业设准入门槛,不急于纳入负面清单。

  “根据新经济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类施策、梯度培育。”张新宇说。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要建立新经济企业库,采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试行对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等政策,鼓励企业做精做优做强;二是要选取成长性好、发展迅速的瞪羚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育,催生出潜在独角兽企业;三是通过“一企一策”,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爆点”,培育独角兽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这是把握规律,从其生长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给予有针对性的服务。”张新宇说。(记者 冉倩婷)

  责任编辑:蒋燕

  分享阅读

编辑: 郑轶

成都定“目标”:到2022年 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

日前,成都正式印发了《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2年,成都的新经济企业发展要达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意见》提出,要放宽准入,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原则上不对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平台企业设准入门槛,不急于纳入负面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