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踏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之路

2017-07-13 14:38:00来源:四川日报

  3

  一个始终,坚持农业农村改革群众为主体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迫命令,把选择权决定权交给群众

  今年初,德阳市罗江县回龙镇新安堂村村民赵映龙多了一重身份——定向代表,负责向所代表的村里15户农户收集意见,参与村委会议事和化解邻里矛盾等。在像赵映龙这样的定向代表努力下,6月,罗江成为全国首批百个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通过定向代表将垃圾处理这样的事项落实到村里每一个家庭中去。”罗江县委书记曾长江谈到。

  这是我省农业农村改革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迫命令,把选择权决定权交给群众的一个缩影。

  在内江市东兴区小河口镇建设村,67岁的村民周利全没有像邻居一样将土地流转出去。“流转出去每亩年收入只有1000元,我自己种葱黄能挣12000元。”利用肥沃的土地,当地不少村民自发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种蔬菜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我们将遇到的矛盾问题交给农民,以自愿、自主、自治的方式讨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只负责引导。”东兴区委书记黄俊伟介绍,通过“三自一引”工作法,东兴区已有457人选择返乡创业,有效激发了全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在广安市武胜县,当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提前制定项目决策事项和时间安排表,民主决策项目自建方式、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建后管护以及其他村民认为需要讨论的事项,并及时将决策内容进行公示,通村水泥路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三年便完工62公里。

  延伸阅读

  用改革的办法做好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全省上下的头等大事,如何做好这件头等大事?四川的选择是,用改革的办法来统领,将改革的办法与脱贫奔康的目标统筹起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泸州市泸县:当地在推进新村建设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法定无偿、节约有奖、超占有偿、退出补偿”的宅基地使用制度和“规划引领、总量管控、有偿调剂、村民自治”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宅基地总量管控下,以村民自治,实现了宅基地“自我管理、民主监督”。

  巴中市恩阳区:当地探索创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按2∶3∶5的分配机制(企业20%、集体30%、农户50%)进行分红,带动全区1.18万户、4.32万人参与生态康养产业,年人均增收800元,有力助推脱贫攻坚。

  原标题:踏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之路

编辑: 郑轶
关键词: 四川农业,风险防控,恩阳,三农,改革之路

踏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之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四川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各地改革工作 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是四川农业农村改革的集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