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代表委员们共同感受:在四川“全创”没有前后方

2017-03-03 21:18:00来源:四川日报

  3月2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侯一平一到四川代表团住地宾馆,就马不停蹄接待了几波客人,有其他代表,也有媒体记者,谈的最多的就是“全创”。侯一平说,这一年来,“全创”已从文件热词变成社会风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小的改变,不少代表委员都是从身边事出发,提出推动“全创”的建议。

  从身边小事感受

  “全创”没有前后方,成德绵经验要推广复制

  四川大学得到地方的支持越来越多了。去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突破所属关系的制约,川大也在探索。与成都市合作建设双创基地,将推进一批科技成果落地成都。”在侯一平看来,这些就是过去一年他身边的“全创”收获。“全创”也在影响着一线企业。

  位于自贡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要求,坚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和装备升级。全国人大代表、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表示,装备进行升级时,一半主要装置停产,收入少了几个亿,但转型升级使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5%,目前已成为国内有机氟材料的龙头企业。

  全面创新改革的东风吹到凉山彝区。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会东县农牧局科教站站长李旭说,以前就是给农民讲讲病虫害防治,现在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要给他们评技术职称。农民职业培训搭上了创新的快车,建立了在线教育平台,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发展。今年,会东县的目标是培育50个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5个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

  代表委员们有这样的共同感受:在四川,“全创”没有前后方。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依托成德绵地区,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举措的先行先试。试验范围已拓展到天府新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各市州积极对接成德绵先行先试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和复制。

  从工作痛点建言

  “全创”提升空间很大,礁石一个个地破除

  “去年我们准备了500万元重奖创新成果,结果还有不少奖金没发出去。”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洪建胜说,这也说明创新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代表们从自身工作出发,瞄准痛点提出建议。“现在创新的中坚力量是三十五六岁的80后们,他们需要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创新人员无法合理地分享创新的成果,人才就流失了。”全国人大代表、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历建议,四川高校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混合所有制,经验应该在国企推广。

  唐历的建议得到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赵萍的赞同。赵萍认为,全面创新改革就是要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因素,改革创新成果分配制度,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创新有了成果后,问题转化成知识产权的保护。”李嘉表示,如果没有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将直接影响科研院所或企业持续投入创新的意愿。建议优化知识产权资助政策目标,提高知识产权资助资源效能。比如,减少国内外专利申请资助;除符合产业政策的创业型小微企业外,取消商标注册资助;对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建立知识产权长效跟踪和持续激励机制等。

  创新正向深水区进发,将触碰更多的礁石。唐历表示,不断攻克一个个小问题,就能连点成线,让全面创新改革蔚然成风。(记者 陈岩 李欣忆 庞峰伟)

编辑: 刘涛
关键词: 全创,代表委员,四川高校,四川大学,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