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成都正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时,朋友圈、微信群、微博里却出现各种各样的谣言:发一个视频说钟南山来成都了;P一张图谎称封城;曝一个名字生编病例消息;单方面“宣布”学校封校......

细看这些谣言并不高明,就拿“钟南山来成都了”这则假消息来说,现在正是成都最冷的时候,相关视频和图片里面的人物却穿着单薄。稍一分析,很容易辨别消息的真假,尽管当地媒体很快进行了辟谣,但也有一些人信以为真。

谣言猛于虎。如果谣言大行其道,会引发群众恐慌和焦虑,挤占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其危害性不仅在于吸引舆论过多的注意力,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更会让职能单位在辟谣力量与应对精力上大大耗损,给争分夺秒的疫情防控工作添堵添乱。

造谣者是“元凶”。为什么会产生谣言,肯定首先是有人造谣。很多时候,造谣者正是吃准了大家关心则乱的心态,用真假参半的细节和富于共鸣的话题代入,很容易引发关注。再加上市民的信息辨别能力参差不齐,不明真相的群众容易对谣言信以为真。

传谣者是“帮凶”。谣言出来了,如果没有引发关注,也只是一只“纸老虎”。但一旦被大量转发,则会产生相当恶劣的影响。对互联网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以及“法不责众”甚至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让部分网民对谣言不以为然,随手一转或任意甩群,更有甚者添油加醋,生发出许多“剧情”来。殊不知这无意之举助推了谣言扩散,充当了谣言的“二传手”。

疫情当前,必须刹住造谣传谣的歪风,给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作为互联网“住民”,我们要不造谣、不传谣,这既是基本的网络素养,也是基本的法治素养。在懂法守法外,还要养成看官方消息、听权威来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多比较几个信源,多方求证,提升自身对谣言的“免疫力”,别被谣言迷惑了双眼。

作为公安机关等官方机构,还必须依法严惩造谣者,让造谣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以儆效尤,才能对在法律法规边缘试探的造谣行为构成强大威慑力。正如12月8日,高新区赵某未经核实散布可能封城的谣言,公安部门当日就作出了行政处罚。只有通过对造谣传谣者的依法严惩,打破造谣者的侥幸心理,谣言才会止步。

所幸,即使这些天出现了各种各样扰乱视听的谣言,但成都官方机构和当地媒体及时发声辟谣,没给谣言造成恶劣影响的机会。但是,这股歪风必须制止了!(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