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蓉平:加减乘除并举 成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辩证法则

2018-02-12 08:22:00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从2015年底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正式拉开大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两年多以来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拓展新领域、丰富新内涵,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依旧未变,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阶段持续健康发展指明路径。

  近年来成都落实中央部署和十九大精神,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加减乘除”辩证思想为本的切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2016年,成都出台《成都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以优化产能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去产能;加快建立购租并举住房制度、落实首套房、改善型购房税收优惠政策去库存;多渠道推动直接融资去杠杆;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降成本;补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的短板。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这是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也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以后召开的市委第十三届二中全会,提出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差异化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深化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格局已定,成都坚持以“加减乘除”的辩证法则作为具体实施方略,全力推动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法: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近年来,成都通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为经济增长提供长久支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从城市空间优化起步,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

  前所未有的大舞台成为新增长点的最好孵化器,城市空间得以全面拓展、优化的千年古城焕发出崭新的活力。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六大主导产业蓬勃兴盛,老城片区、天府新区、空港新城三大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一日一变。

  2017年7月,《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即成都“产业新政50条”正式出台,包括总体目标、创新要素供给、降低企业成本、培育产业生态4个板块、13个部分、50条措施。从大力吸引人才,让“蓉漂”成为新时尚;到鼓励青年大学生在蓉创新创业、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培训,为创业和创新提供实在的保障。2017年,平均每天都有近600家企业在成都破土而出。

  改革,必然伴随着阵痛,既有情感的牵绊,又有利益的割舍。退与进,舍与取,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辩证法则。

  减法: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成都大力推进“去产能”。成都市出台《成都市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行动方案》,近两年来淘汰和关停150多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全面淘汰了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整体退出了煤炭生产、烟花爆竹和钢铁长流程冶炼。“新的城市空间布局”中的“中优”也在疏解非核心区功能上逐步调迁一般性制造业、调迁批发市场及仓储物流等,在优化城市空间上实行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留出空间来承载更高效更高端的产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讲话时提出,“要处理好减法和加法的关系。无论做减法还是做加法,都要把握症结、用力得当,突出定向、精准、有度。”

  成都市所做的“减”,某种程度也是为了“增”。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层面的减法运算。《成都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到2017年为实体经济企业累计减负约350亿元。既解一时之弊,更利长远发展,税制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乘法: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成都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产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2017年11月,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鲜明提出要以新经济为突破口,推动城市战略转型,实现经济变道超车,重塑竞争优势,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委员会,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培育“七大应用场景”,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

  这一年,数字、智能、绿色、创意、流量、共享经济这“六大新经济形态”在成都全面开花,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消费提档升级等“七大应用场景”在成都渐显成效;这一年,承载“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八大功能、涵盖成都全域的天府绿道规模初成;这一年,成都2.4万余家科技企业健康成长,3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蓄势突出;这一年,锤子科技总部迁至成都……

  除法: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成都的除法着力于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事务的干预,为经济松绑减负。

  2017年,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成都将对接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规范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让权力远离市场、公平普及万众,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民众尽享便利。

  一系列松绑减负的措施得以施行:通过稳定政策来稳定市场预期,杜绝政策朝令夕改或“打白条”;提高对改革创新和新生事物的执法容忍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切实保障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维护各类企业在蓉合法权益;支持民营资本有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推动中介服务机构去行政化,支持行业协会商会转型发展。同时,成都还着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性,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放宽新兴行业企业登记条件。

  2017年,成都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各个行业大胆创新成效显著。比如成都市国税局全面推行增值税纳税申报“一表集成”辅助系统,推动行政审批由“物理集中”向“虚拟集成”。启动“一窗一人一机双系统”国地税联合办税模式,办税时间同比缩减50%以上。“放管服”的改革成效不仅仅惠及了企业,老百姓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变化。2018年1月,成都市锦江区的“仅跑一次”放管服改革,从全国126个改革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改革十大案例。2017年,锦江区先后两次发布了适用于“一次性搞定”的审批服务清单共计587个事项,其总量占全区审批服务事项的87.7%,覆盖全区所有行政审批部门,这在国内绝无仅有,改出了为民服务的“加速度”。

  党的十九大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的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革,成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于创造、开创新局,将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更多成都力量。

编辑: 刘涛

蓉平:加减乘除并举 成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辩证法则

从2015年底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正式拉开大幕。格局已定,成都坚持以“加减乘除”的辩证法则作为具体实施方略,全力推动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