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论:融入“一带一路”西南地区正当时

2017-05-25 19:19:00来源:央广网

  近日,一部描写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白鹿原》在各大卫视热播,“白鹿原”从保守到开放,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放在今天来讲,国民企业保守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走出去,才能造就不一样的“白鹿原”,代表传统文化精髓的“白鹿精魂”。

  近年来,川渝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发展为很多西南地区成都、重庆、昆明三地的企业带来了春天,正在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欧洲市场需求为川渝企业走向国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内销”走向“外销”, 铁路货运的改革让国内企业看到了希望的大门。据5月23日的经济日报的新闻报道,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四川,主动融入,借力发展,对外开放合作的步伐坚定有力。近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多次就融入“一带一路”、推进开放合作作出部署,将对外开放、借力发展作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路径。

  走出去需要“谋”。俗话说,上层设计决定下层经济。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峰会,习近平主席说要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那么何为造福?那首先肯定是要富起来的,“一带一路”自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如何走出去,如何走的好成为了令人关注的话题。通过以往数据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谋划”的一盘大棋。5月25日,新华社报道,2013年3月,“渝新欧”在中欧班列中首次迎来回程货,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运输成本也持续下降,正在逐步接近海运。随后,各兄弟班列也纷纷效仿,目前大部分班列已实现双向常态化开行。

  实践证明,通过一趟趟开往欧洲的西南地区的渝新欧、蓉欧快铁,正在让沿线各国和各地区经济随着铁路货运量的增长一道,绘制了一条条奔驰在新丝绸之路上的蓝色长龙。

  走出去需要“活”。“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大家都懂。班列趟数越来越多,是对近年来铁路大刀阔斧改革和不惜余力地投资建设的回报。盘活一盘棋,需要转变思路顾大局。2017年的铁路建设投资目标8000亿元,或又将成为铁路货运量继续提升的重要助推力。中欧班列的突破与铁路网的完善相得益彰,也让西南地区铁路如今真正有了向沿海发达区域“齐头并进”的资本。5月24日,四川新闻网报道,中欧班列(成都)堪称四川向西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代表,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架起了一条条通畅大道。2013年4月开通的中欧班列(成都),初期一周一班,只从成都到波兰罗兹,4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以成都为中心、面向全国、辐射欧洲的货物发运平台。近日,昆明市政府网站发布消息,截至今年4月15日,昆明海关共监管云南企业通过中欧国际班列进出口货物334票,总货值1109万美元。

  走出去需要“魄”。想要盘活一盘棋,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近日,新华网报道,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最多的是“铁路货运服务”,无轨营业网点的建立、“门到门”的全品类货物运输、主动“走出去”搞营销,这一系列的角色转变,是符合现代物流市场需求。这些举措,也让笔者注意到,铁路部门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型产业,正以破釜沉舟的巨大魄力在“一带一路”大道上砥砺前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电视剧《白鹿原》展现出生命和精神的繁衍,写出了中国乡村是如何艰难和顽强。而在祖国西南川、渝、滇大地上的经济繁荣,展现出它独特的平衡发展趋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增添活力,成为别样的“白鹿原”,焕发出永恒的精神感染力。(沙益鹏)

编辑: 刘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