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论:校园贷事件孰“是”孰“非”

2017-05-19 16:17:00来源:央广网

  互联网行业的异军突起,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乱象,如越发火爆的“校园贷”甚至“裸贷”。

  校园贷原为商业银行向家庭条件较为贫困的大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后逐渐变为互联网企业向大学生提供的助学之外的贷款。这些互联网贷款企业在运营机制、风险防控不健全情况下采用烧钱方式大力抢占市场,以低门槛方式“引诱”大学生贷款,若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就威胁当事人及当事人亲朋好友,使贷款学生不堪压力最终造成一件件悲惨事件发生。

  那么,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平台、贷款大学生作为校园贷最关键的三方当时人,究竟孰是孰非呢?

  互联网贷款企业错误方式抢占市场及获取利益是校园贷恶性发展的主因。大多互联网贷款企业在起步初期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采用烧钱方式向借款者提供大量优惠,引诱借款人借款,以至于产生很多坏账,为保证利润不得不提高贷款利息,从而导致更多坏账,因而暴利与坏账以螺旋方式上升。

  贷款平台风控措施不足也推波助澜。贷款平台作为贷款企业与借款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中介,本应对贷款企业与借款人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有监管、核查义务,但实际上他们为赚取贷款企业给予佣金对大学生贷款采取放任态度,造成严重影响。如:贷款平台擦边球,向借款人或在借款人不知情情况下利用网络技术直接掌握其亲友信息,当借款人逾期或者违约时将信息提供给催收机构威胁借款人还款;又或贷款平台之间信息不共享,不管借款人是否存在坏账情况,零门槛放款,使借款人存在侥幸心理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债务雪球越来越大,无力承担,发生悲剧等。

  借款学生不成熟、情商不足难脱干系。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这座象牙塔内,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不够等问题,因自身局限性,容易造成不理性消费。如前几年流行的卖肾买苹果手机、借钱买名牌甚至整容等。结果是虚荣心满足了,债务越来越多了,父母朋友受到威胁了,甚至不堪压力生命没了。

  面对这一件件血的教训,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作为贷款企业要树立正确道德观,要遵守法律。在以营利为目的前提下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完善运营机制和风险防控,设置贷款门槛,在提高贷款人数同时减少坏账率。

  作为贷款平台要尽自己的监管义务 ,要加强信息沟通。贷款平台之间要加强用户贷款信息共享,提高贷款企业、借款人的准入门槛,审核其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营造绿色贷款环境。

  作为借款学生,要树立理性消费观,提高金融风险意识。作为祖国未来攻坚力量的大学生,要从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理性进行自我投资,自我提升;注重自我信息保密,不断提高自己对事情的承受能力;树立正确消费观、人生观,做到少些攀比、少些虚荣。(隋戊)

编辑: 郑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