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四川频道 > 四川频道 > 评论访谈

央广网

央广评论:为“可持续发展”式扶贫点赞

2016-08-25 11:30:00 来源:央广网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统一部署,为加快推进简阳市脱贫攻坚工作,成都确立了“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的总体定位,强化政策兜底保基本,推动产业先行促发展,提升基础设施促共享,连片统筹规划“小组微生”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确保简阳与成都全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多年的扶贫战略实施后,脱贫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所谓的“硬骨头”都是些“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者。反观以前的扶贫案例,“送钱”方式似乎鲜有成功案例,究其缘由,这样的扶贫与“可持续发展”路线相背离,不符合当下的大国情。有驻村干部自掏腰包给贫困户“送点钱”,但这能救济“一阵子”却不能救济“一辈子”,反而引起“隔壁”贫困户的不满;也有政府直接“发粮”,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有限的“大米”分散到贫困户头上,大家又是“被平均”,说好的“精准扶贫”呢?说到底,这样的“平均扶贫”脱贫效果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要想除“穷根”,就不能草草一张“饭票”了事,而要建立“粮仓”,实现“可持续发展”式扶贫才能让贫困户不再饿肚子。

  脱贫攻坚中,仅靠老办法伸手向上级政府“要钱”很难脱贫,不论怎样“依靠外力”都不如“自力更生”来得妥当,毕竟脱贫攻坚不是简单的“输血”,“输血”后完善自身的“造血”系统才是关键,所以成都市加快简阳贫困地区产业先行发展。比如转变贫困村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优势产业;实施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到贫困村建种养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强贫困村农林科技推广普及,强化增收技能等。同时,他们加强就业促进,强化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帮助贫困劳动者从简单劳力型工种向技术型工种转型,为贫困劳动者提供“一对一”“一条龙”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等,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业带头人等。

  这样一来,就把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开展各项项目建设,有的项目建成后还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加以经营,年底按比例给贫困户分红,巧妙将“资金到户”转变为“效益到户”。同时,贫困户在技术培训后又增长了自身造血功能。这样的“红利”既有保障又可循环,扶贫资金从此不再一次性消耗枯竭,反而产生效益福利。

  成都市就深知这一道理,针对简阳,量身定制:今年7月1日起按成都市三圈层标准,实行简阳市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对标补差方式“双统一、全覆盖”,由成都市财政给予补贴;推进简阳市与成都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民政“5+1”医疗救助、残疾人医疗救助等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救助模式全面并轨,切实避免贫困人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

  扶贫不是紧盯一时,从国家的大政策方针到地方的贯彻落实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大家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粗扶”,转向“量身定制”的“精扶”,“因村制宜、因社施策、逐户推进”的“可持续发展”式扶贫才能让更多的人最大程度享受扶贫的果实。(央广评论员 陈晖)

编辑:刘涛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