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在春晚上吃的那碗面。几十年了,这碗面的“笑料”犹存。从春晚舞台的小品《吃面条》《主角与配角》,到大银幕的《瞧这一家子》《父子老爷车》等,再到话剧《托儿》《阳台》《老宅》《戏台》等,陈佩斯对喜剧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11月5日晚,由著名编剧毓钺创作,陈佩斯担当导演并携手杨立新等著名演员共同主演的年代喜剧《戏台》,将在四川大剧院上演。此外,陈佩斯的喜剧《阳台》(11月29-30日)、《老宅》(12月17日18日)、《托儿》(12月29日)也将陆续和成都观众见面。

  陈佩斯喜剧来蓉

  《戏台》并非头一盘

  陈佩斯的舞台喜剧并非是首次在成都公演,早在十多年前,陈佩斯就曾在锦城艺术宫首次出演了他的舞台喜剧《阳台》。在今年10月11日来蓉时,陈佩斯还曾兴奋地回顾那次演出。

  陈佩斯当时直言:“第一次见观众的时候,《阳台》是用四川方言演的,它最初是一台四川方言剧。”那次演出,让陈佩斯印象深刻:“观众的反应是一个爆炸性,我在那个时候也有了二三十年的喜剧表演经历了,可面对本土化演出得到的那个效果、观众的肯定和热烈的程度,是我前所未有的遭遇。当时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震惊,是我们没有预期的喜剧。”

  《阳台》是陈佩斯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明星加盟版、川语版、滇语版、学员版、高校版等多个版本的成功演绎,使观众领略了独属于这部作品的神奇“魔力”——剧本的精彩保证了它“无论谁演,都会成功”“无论看几遍,还是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陈佩斯因《阳台》与四川结下了不解之缘。“《阳台》就是为四川专门创作的。我在青城山‘闭关’了3个月,有很多四川元素在里面,直到现在,这部戏的结尾还保留四川方言元素。”据陈佩斯透露,《阳台》在成都首演成功后,便开启了全国巡演,一直演出至今,“当然,方言部分我们也会‘入乡随俗’,到不同的地方会进行一定的再创作。”

  陈佩斯快人快语

  “我尊重你给我的每一分钱”

  陈佩斯对钱、对票房毫不避讳。“有文化,我尊重你,不但尊重你,我还尊重你给我的每一分钱。”在他看来,能在市场上走着的、活着的,每天都在演出的作品,必须靠货币来推动。“有了货币,你的作品就能流通起来,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所以,我为什么要坚持,因为它是正道,我不去向国家去争取各种资金。为什么?我能养自己,从我演话剧,从我进入戏剧的头一天,我就能养自己,我能养这么一个小班,我有这能力了,我为什么要向国家伸手?”

  同时,陈佩斯认为,创作人员为观众服务的信念要正,“不是去做观众的上帝,不是做他们的精神导师,而是为他们服务的。我特别赞赏我们老戏班子里,说话那种谦逊那种文明,他永远是‘我伺候您一段儿’,用这种身段站在观众面前,能不成功吗!你在教育人的时候你的作品就必须朝这个方向去走啊,你的故事讲法就变了,观众就不是从心里喜爱了,就出现了隔阂,这个时候你和观众一漂移,有第一回就没第二回了,人家可能冲着那广告做得特漂亮,宣传做得特精彩去买一张票。但是出去以后,他可不这么说了,口碑就失去了,那么等于减少了不知多少次商业机会,以及你和观众再能够进行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观念一错,我们创作的东西就是短命的。”

  由此可见,陈佩斯颇受观众喜爱不是没有原因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