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墓中遗珍引人夸 四川平武土司“家底”首次集中展示

2018-12-06 09:19:00来源:成都商报

  “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古代中国,元朝在唐宋羁縻制的基础上,在西南地区册立土司进行管理,这些执掌一方的土司,都过着怎样一种生活?上世纪70年代,平武土司王玺家族墓地的发掘,算是让这些土司的“家底”惊现于世。

  金麒麟带銙、金镶宝腰带、金楼阁人物簪,锦衣玉食的生活立刻浮现眼前。遗憾的是,自发掘之后,受当时条件限制等原因,这些珍品未能集中亮相。12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召开的《四川平武土司遗珍——明代王玺家族墓出土文物选粹》新书发布暨四川土司文化遗产研讨会上,这本第一次专题介绍四川土司遗产的图书,精选219件文物,充分展示了明代王玺家族墓地出土的精美文物,为研究四川土司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墓中珍品 /

  按照功用可分为五大类

  20世纪70年代,王玺家族墓地的出土,引起了考古专家对四川土司全新认识,这座明代龙州王氏土司的家族墓地,墓内装饰精美,出土遗物丰富,按照功用区分,就有饰品、葬器、葬具、券书和石刻五大类。

  12月5日,研讨会中,这些首次集中亮相的图文资料,让考古专家们赞叹不已。“这些文物的等级已经能够和藩王墓葬中的文物相媲美了。”一位专家甚至表示,众多文物中的发簪、戒指等金器似曾相识,“和‘江口沉银’出土的器物形制很相似”。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郑万泉表示,这本图册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整理,里面的明代出土器物,也进一步佐证了江口沉银出土金器的年代。

  研究价值 /

  推进四川土司文化遗产研究深入

  据考古专家介绍,王玺家族墓是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掘的唯一一处明代土司家族墓地,作为平武王氏土司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王玺在当年因为平定松潘叛乱,升为正六品宣抚司佥事,后又修建报恩寺,这座“深山王宫”成了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

  据了解,随着“土司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土司考古成为近年来的考古热点,相较于土司城址而言,土司家族墓地多有延绵几百年的历史,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颇为难得的年代学标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平武王氏土司作为龙州土司中出现最早、消失最晚的土司家族,不仅历经了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还经历了明玉珍的大夏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等四川地方政权,同时还与周洪谟、杨慎等四川历史名人发生过交集,在四川土司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它为我们留下的家族墓地、衙署遗址、报恩寺古建筑等土司遗产,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土司遗产系统闭环。

  对四川土司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对于扩宽、推进四川土司文化遗产研究的广度和深入,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最具价值—— 金仙宫夜游分心

  众多金器中,名为“金仙宫夜游分心”的发饰造型精美,力压国内众多土司墓中出土器物,是展示器物中最具价值的一件,郑万泉介绍说,发饰上,描绘了古人晚上出行的场景,整个金器采用立雕或高浮雕的方式,玲珑剔透、层次鲜明。

  “上面一共刻画了40个人。”通过图片可以看到,金器整体呈山峰形,中部有两柱葡萄,高柯拥接,抱成圆框,一人骑马穿行其间,马的前面有提灯开路者,有吹笙、起舞者,马后有举扇侍奉者。圆框左右各有随从15人,或持扇、或击鼓、或操琴、或弹琵琶,背景则是宫殿楼阁,周围均环绕连珠纹。

  造型精致的文物不止这一件,金楼阁人物簪、金麒麟带銙、金镶宝腰带同样反映了当时土司锦衣玉食的生活状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宦小淮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编辑: 郑轶

墓中遗珍引人夸 四川平武土司“家底”首次集中展示

对四川土司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对于扩宽、推进四川土司文化遗产研究的广度和深入,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造型精致的文物不止这一件,金楼阁人物簪、金麒麟带銙、金镶宝腰带同样反映了当时土司锦衣玉食的生活状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