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四川两位老英雄 亮相热播宣传片

2018-05-24 09:22:00来源:四川日报

  公益宣传片《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在各媒体播放,点击量上千万——

  □本报记者 李丹

  5月21日,大型公益活动《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在全国各大网络媒体推出。为配合该活动开展,公益宣传片《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在各媒体播放,当日,该片的点击量达到上千万次,引起公众强烈反响。

  记者注意到,两分钟的短片播出了我省3个镜头,包括叶发坤、汤重稀两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以及位于巴中市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3个镜头是如何入选公益短片的,背后又有何感人故事?

  叶发坤和汤重稀

  伤残军人绝技诠释英雄含义

  “片中有一位行军礼的退伍老兵,是我院在朝鲜战场负伤致残的志愿军老战士叶发坤。”23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院长刘航告诉记者,叶发坤是该院伤残军人演出队成员,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活跃在舞台上,“他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叶发坤出生于金堂县一个贫苦家庭,1952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他英勇杀敌,后来双腿被敌军炮弹炸伤。1956年,他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进行休养治疗。该院有一支伤残军人演出队在全国很有影响,叶发坤也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文艺表演中,他的节目很有感染力、很受欢迎。

  “片中有一张残疾军人拉手风琴的照片,那是我的父亲汤重稀。”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党委办主任汤颂骄傲地说。汤重稀在朝鲜期间,以手风琴为武器,鼓舞战士打击敌人,两次荣立军功。1953年1月,他在转战途中负伤,致右手截肢、右眼失明。1958年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工作后,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潜心音乐创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歌曲230多首。他克服了截肢的不便,练就了倒背手风琴、用左手演奏乐曲的绝技,被吸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红军烈士陵园扩建

  共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始建于1934年,原安埋红军烈士7800余名。2012年,通江县政府将分散在全县23个乡镇的17225名烈士散葬墓迁移至烈士陵园,核心墓区扩展到1800亩,共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现为全国最大也是唯一一处当年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陵园。

  王坪村以陵园为依托,建成了王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主要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红军石刻标语、大城寨遗址等重要景点,部分景点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等。

  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社会号召铭记英雄、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致敬英雄的浓厚氛围中,为了推出公益短片,相关人士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拍摄英雄事迹、寻找英雄故事,不仅是对伤残军人不畏牺牲、身残志坚精神的高度赞赏,也是对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为英雄服务、为奉献者而奉献的充分肯定。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有多名伤残军人参与宣传片拍摄,宣传片最终选用了叶发坤、汤重稀两名志愿军老战士的影像资料作为播出镜头。

编辑: 郑轶

四川两位老英雄 亮相热播宣传片

记者注意到,两分钟的短片播出了我省3个镜头,包括叶发坤、汤重稀两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以及位于巴中市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有多名伤残军人参与宣传片拍摄,宣传片最终选用了叶发坤、汤重稀两名志愿军老战士的影像资料作为播出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