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成都27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018-04-25 10:43:00来源:成都日报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导航成都创新发展质量分析评议报告》,成都创新研发活跃度居同类城市首位,平均每位研发人员一年参与两次发明创造。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成都持续破题。24日,市科技局发布2017年校院企地创新活力榜(以下简称“创新活力榜”)。2017年在蓉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

  “创新活力榜”只是我市创新创造活力的一个聚象。在此前颁布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成都斩获颇丰。由成都市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7个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数量占四川省总获奖数量的90%。

  站上创新发展新起点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27个获奖项目和1个获奖个人”的成绩中,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贡献度极高。我市有6所高校荣获奖励。其中,电子科技大学荣获2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西南交通大学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大学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西南石油大学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农业大学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都理工大学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时,四川大学外籍专家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此外,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荣获1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西南电力设计院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荣获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荣获1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科院山地所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都工具研究所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荣获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质的提升背后,是量的做大支撑。

  打开榜单可以发现,2017年在蓉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45件。

  同时,2017年科研院所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其中,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64件。

  成都有着丰沛的科教资源“家底”,如何变科教“资源”为创新“资本”?用专利激活创新源泉,成都持续“试水”。

  校院企地融合注入创新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当前,我市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品牌整合和平台共享,大力推动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成都创造”领军企业。

  在榜单中,2017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破除制约协同创新桎梏,成都持续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金牛区、双流区、新都区、成华区、青羊区、龙泉驿区、温江区、锦江区等位列2017年12月区(市)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前十位。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抢占高端,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集中发力。”创新力量富集的成都,如何从更深层次激活创新“家底”?培育创新生态链、产业生态圈,对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科技中心的成都而言,意义尤重。

  为推动更多专利从“创新力”嬗变为“生产力”,去年12月以来,市科技局持续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完成对在蓉56所高校调研全覆盖,按照体现利益绑定机制要求完成66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签约全覆盖,达成签约项目152个。

  眼下,成都通过召开系列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会,让多个校院企地合作项目在蓉落地落实。由此,成都的校院企地合作迎来了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涉及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更深层次合作,初步构建形成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本报记者 缪琴 宋妍妍

编辑: 郑轶

成都27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导航成都创新发展质量分析评议报告》,成都创新研发活跃度居同类城市首位,平均每位研发人员一年参与两次发明创造。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成都持续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