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这部南宋杜甫诗集 朱德陈毅都为它“点赞”

2018-04-13 10:27:00来源:四川日报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茅屋故居。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曾经登上过小学历史课本的草堂茅屋,几乎是游客必须朝圣的景点。鲜为人知的是,杜甫草堂在茅屋、工部祠、大雅堂等各大景点外,还有一件看似不起眼的“镇馆之宝”——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在草堂公共展览区,它的复刻本并不太引人注目,然而诗集原作却是国家一级古籍,海内外孤本。这部古旧的诗集背后,凝聚着多位川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学者名流对家乡文博事业的殷切关怀。□本报记者吴晓铃

  李一氓北京寻回杜甫诗集

  1955年,成都杜甫纪念馆(现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立。为丰富馆藏,纪念馆开始选派专人到北京等地广泛搜集有关杜甫的文物资料。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介绍,当曾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组组长等职的李一氓听说此事以后,欣然表示愿意帮助草堂搜集文物资料。为此,草堂专门存了一笔资金在李一氓处。在资金来不及补充时,李一氓则自掏腰包购下。

  李一氓,四川彭县(今成都彭州)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又是诗人、书法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他在成都求学的青少年时代,杜甫草堂是每学期都要踏访的去处。李一氓谙熟版本目录学,在草堂征集文物的过程中,代为收集了大量资料。他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到,在国内工作时期,他利用常跑北京琉璃厂的便利,和旧书店工作人员打好招呼,只要有合适的杜诗版本,便买下来。在国外工作期间,他又将目光从古代杜集转移到外文译本上。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李一氓给成都杜甫纪念馆代购的杜诗本子多达30余种,其中多属孤本、善本。

  在这批珍贵的资料中,最珍贵者当属《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1964年,李一氓在北京中国书店翻阅书籍,偶然发现了这部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字体丰润清朗、墨色淡雅含香、纸质均匀绵薄,李一氓当即掏400元买下。而他淘到宝贝的消息也在圈内不胫而走。刘洪说,当时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善本特藏部主任赵万里找到李一氓索要此书,被拒。为免节外生枝,李一氓特地邀请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何香凝、郭沫若等学者名流赏阅古籍,并题词为记。朱德欣然题词道:“成都杜甫纪念馆得此书,可为所藏杜诗带头。”1965年8月,这部珍贵杜集终于到了成都。

  “海内外孤本”成草堂镇馆之宝

  刘洪介绍,这部诗集为南宋淳熙年间刻本,二册,残存六卷。缺卷首,不知辑者、刊者为何人,编撰体例也甚为奇特,分类琐碎,与其它版本迥异,目前是孤本。诗集函套上,可见于立群题签。诗集封面则是陈毅题签,卷首有朱德、何香凝、陈毅、陈叔通、郭沫若、齐燕铭、阿英、李初梨、徐平羽等题词,卷末有李一氓跋:成都杜甫纪念馆所藏杜诗,仅以宋本草堂诗笺,忽见此本于北京中国书店,急代收之。在诗集千里赴蓉之前,李一氓专门对书籍的版本、版式、体例、残存卷页、刊刻年代以及搜集经过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著录。如书中“匡”字缺笔,当属避赵匡胤之讳。此外,诗集还分别钤有“郋园秘籍”(叶德辉)、“罗继祖”(罗振玉之孙)、“孙氏家藏”之印。

  从唐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的雕版印刷已经兴起。到了宋代,在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的推崇之下,杜甫声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杜诗开始大量刻版印刷。然而成百上千年过去,宋刻本的杜诗留传至今者,为数极少,现已成为“寸纸寸金”“一页千金”的稀世瑰宝。

  刘洪说,“草堂先生”版本为南宋刻本,并不见于海内外公私目录著录,传世孤罕,是名副其实的“海内外孤本”。它曾收藏于清内阁大库,在清末时流出宫外,被湖南著名收藏家叶德辉和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收藏。2009年,这部杜集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填补了四川文博系统的空白。在参加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时,还被《册府撷英——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图录(二○○九)》一书所收录。

  据介绍,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私收藏者,能够珍藏有宋版书的已为数不多。如今,《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早已属于国家一级乙等古籍。

编辑: 郑轶

这部南宋杜甫诗集 朱德陈毅都为它“点赞”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茅屋故居。刘洪说,“草堂先生”版本为南宋刻本,并不见于海内外公私目录著录,传世孤罕,是名副其实的“海内外孤本”。如今,《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早已属于国家一级乙等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