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四川频道 > 四川频道 > 科教文娱

央广网

省内规格最高工业设计大赛 19件顶尖作品仅1件变产品

2016-11-30 08:58:00 来源:四川日报

  “5年了,90万元特等奖奖金愣是没发出去。”11月18日,如雷掌声中,2016“太阳神鸟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宣布新的特等奖诞生。坐在台下的大赛评委、艾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光奎却冒出这么一句。

  2011年开始,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从第一届开始,大赛主办方就提出给予特等奖得主“10万元现金奖+90万元成果转化基金”,前者当场颁发,后者可在获奖作品在川产业化后领取。前5届共产生3个特等奖,目前尚无人拿走全部100万元奖金。

  产业化“难产”,始终困扰着这个省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工业设计大赛。此前5届获顶尖奖项、有待产业化的19件工业设计作品中,仅1件变成产品。对以促进优秀工业设计落地为最终目标的大赛而言,为何产业化率如此之低?这背后是我省工业设计领域的哪些“软肋”?

  5年追踪有惊人发现

  仅1件金奖作品变产品,与大赛的初衷不符

  记者对前5届获大赛顶尖奖项的工业设计作品进行了追踪。

  前5届共产生特等奖3个,金奖(首届名称为一等奖)24个,其中11件金奖(一等奖)作品在报送奖项时已是量产商品或即将投产。第二届,金、银、铜奖变为按产品类、创意类评奖,共产生6个尚未变成产品的创意类奖项。换言之,共有22件获顶尖奖项的工业设计作品有待产业化。

  这22件作品中有3件来自国外,主办方无法提供联系方式。

  记者辗转联系到其余19件作品的设计者,发现仅1件作品从设计变为了产品,即2013年获金奖的“废弃的汽车音响再设计”。设计者之一吕健安表示,该作品已转让给贵州某公司,目前年产音响上千台。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立钢认为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有的设计旨在探索方向性、概念引领性,作品不以落地为目标。”但主办方否认了这种说法,“大赛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动好的工业设计落地。”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王蕴虹表示,作品在技术工艺或市场接受层面不具有可行性,初评时就会被淘汰。获奖者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这样的设置就是为了加速产业化。

  优秀设计为何“沉睡”

  来自高校的设计者坦言,把设计变产品,我不知道找谁,也没人找过我

  再分析获奖者构成。上述19件有待产业化的获奖作品中,15件的设计者时为高校老师或学生,仅3件出自工业设计或制造企业设计师之手。参赛时即量产的那11件获奖作品,倒有10件出自后者。

  四川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杨随先估计,全省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院所(含高职、中职)约50家,每年产生大量工业设计作品,其中不乏有商业价值者,但几乎都只能“沉睡”。

  刘光奎则认为,高校院所的工业设计作品在落地问题上有先天“缺陷”。

  对市场和制造工艺了解不足,就是高校老师或学生工业设计作品的先天“缺陷”之一。来自高校的金奖作品设计者郑咏豪、黄依琪坦言,其设计均无法直接产业化,“单说铝材就有上百种牌号,用哪种才最省钱、最好操作?学校的人很难晓得这些。”曾多次外包工业设计的四川省青城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优秀设计要转化为优秀产品,还需考虑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调查,制造工艺实现难度、成本和品质控制等因素,这些方面高校明显弱于工业设计公司。

  工业设计不完善,可与生产及销售商磨合修改,但高校设计者常常就联系不上生产销售商——上述15位高校设计者都将“缺乏与厂家、资金对接的渠道”列为作品未产业化的直接原因。“把设计变成产品,我不知道找谁,也没有人找过我。”特等奖“0°锤子”设计者、时为大连民族大学学生的杨帆说,和专业工业设计公司相比,高校师生缺乏相应资源。唯一产业化的金奖作品设计者吕健安表示,之所以能落地是因为认识有相应需求的企业朋友。

  王蕴虹表示,每年都举办获奖作品展示交易会,但企业参与极少。

  相关新闻

编辑:郑轶

关键词:西南石油大学,生产性服务业,大赛评委,工业设计专业,产品附加值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