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9月28日消息(记者 贾宜超)70年前,用“一穷二白”形容四川交通并不夸张。70年后,四川交通运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难到通”的跨越式发展。

  70年前,四川公路总里程只有8500公里左右,因为技术等级低,一半以上的公路开不了车。70年后,四川公路总里程达33.2万公里,一路跃升至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7238公里,居全国第三,建成和在建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雅西高速干海子大桥、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大桥、巴陕高速公路米仓山隧道、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等众多超级工程在这里落成……

  这是一个西部内陆省份的70年奋进之路,也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辉煌印记。

  成就一部攻克天险的交通史

  蜀道,难了上千年。北走秦凤,有铁山剑门之雄;东下荆襄,有瞿塘滟滪之险;南通六诏,有泸水大峨之奇;西控吐蕃,有石门崆峒之障。山川江河虽美为四川交通发展提出了巨大难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交通拉开攻克天险的序幕,开始了第一条进藏公路——川藏公路的修建。那时,11万藏汉军民用铁锤、铁锹这些简易工具,人背马驼,劈开了悬崖峭壁,降服了险川大河,创造了世界公路修筑史上的奇迹,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甘当路石、顽强拼搏,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2018年建成通车的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海拔高度比国道318线老二郎山隧道降低约700米。如今,冬过二郎山天险,已不再受大雪封山、路面结冰带来的困扰与安全隐患。

  位于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境内雀儿山被称作“川藏第一险”。雀儿山藏语叫“绒表俄扎”,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主峰海拔6168米,每年有长达8个月的时间被积雪覆盖,山高路险、高寒缺氧。“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是雀儿山气候的生动写照。1951年,解放军以简陋的工具和血肉之躯,历半年时间,建成了雀儿山公路,从此高峻险要的雀儿山、冰峰林立的雀儿山、拥有川藏公路第一高的雀儿山闻名于世。2017年9月26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建成通车,打通了几十年来川藏北线的天险瓶颈,续写了“两路”精神,为甘孜州和西藏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70年来,四川交通大力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攻克了一道道艰难险阻,将一条条天路,从平原修进高山,从内地修到高原……

  2012年4月28日,雅西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极大促进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惠及沿线百姓同时也对四川省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7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公路雅安至泸定段建成试通车运行,结束四川藏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全省21个市(州)均有高速公路通达。

  2018年11月22日,巴陕高速全线通车,突破秦岭天险,改变了以往冬天翻越米仓山的巨大不便,拉近了川陕两地的距离,为加快秦巴山区脱贫奔康步伐和实现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强力促进川东北经济区的发展。

  2018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公路提前9个月全线建成通车,结束了四川藏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了四川藏区人民有高速的梦想,实现了四川高速公路从平原向高原的跨越和四川高速公路建造能力的跨越。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四川交通人艰苦奋斗、攻克天险的传奇还在继续书写,“两路”精神的旗帜仍在高高飘扬。

  探索一条乘势而上的奋进路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交通着重在“医”。及时抢通道路、修复桥梁,新建了一批国防路、一批经济干线路、一批支援“三线”建设路,一批支农的“断头路”“盲肠路”修通。

  到改革开放前夕,四川交通运输逐渐恢复,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除白玉、得荣两县外,全省各县都能通上汽车,四川也随之进入汽车运输时代,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宜宾至西昌公路的修建,有力改善了大小凉山的交通闭塞状况,成为凉山政治经济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成都至阿坝、巴中至南江等一批公路的建设,则有效拉近了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与省会成都的距离。

  改革开放后,抢抓国家有利政策机遇,四川推动交通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公路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1988年,四川实现县县通公路;1995年,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00年,四川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跃居全国第二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居西部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交通持续发力,进入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交通投资连续九年超千亿元,投资完成总规模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基础设施由“补欠账”到“促发展”,服务水平由“保基本”到“上档次”的重大转变。这期间,雅康高速公路、汶马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并建成了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大桥、巴陕高速公路米仓山隧道、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等众多超级工程。

  对于“蹄疾而步稳”四川交通来说,“蜀道难”已成为历史,正在由“蜀道通”向“蜀道畅”迈进。

  交出一份分量十足的成绩单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经7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四川交通交出“成绩单”:公路里程由8000多公里增加到33.2万公里,提高了38倍;高速公路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线成网,直接连通所有市(州),覆盖内地所有县,建成出川通道19个,毗邻7个省份中除青海、西藏外均已实现高速公路大通道相连;国省干线公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越修越好,内地每个县都有两个以上的二级及以上的出口公路,三州每个县都有两个以上的三级及以上的出口公路;农村公路覆盖范围扩大,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由大部分的县不通汽车到城市公交覆盖所有市(州)和93%的县级城市、88.8%的建制村通客车、94.7%的建制村有物流网络点,绝大部分群众都可以实现“出门有路、抬脚上车”。

  与此同时,高等级航道、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由零分别达到1532公里和233万标箱,仅规模以上港口就达到6个、1000吨级泊位达到47个,其中泸州港已经建成公、水、铁联运的枢纽港,宜宾港已形成了5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四川公路总里程达33.2万公里、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到7238公里,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建成和在建里程超过1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规划总里程4.1万公里,基本实现市到县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州到县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6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全省航道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港口年吞吐能力近8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33万标箱,“四江六港”内河水运体系初步形成。

  一串串数字背后所反映的,是极为厚重的四川交通70年变迁史,也是波澜壮阔的四川交通70年奋进历程。

  书写一本勇立潮头的创新录

  从西部内陆来,奔向改革前沿去。在蜀道变通途的历程中,“敢为人先”的川人精神在巴山蜀水再次印证。

  在这里,四川将先进的公路桥梁隧道设计技术推向全国、走向世界。2001年,由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的万县长江公路大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国道318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获“第四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和国家建筑优质工程“鲁班奖。“十五”期间,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东半环、华蓥山隧道分别荣获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川九路荣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詹天佑奖”华蓥山隧道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银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2019年,雀儿山隧道夺得国际隧道界“奥斯卡奖”——2018ITA(国际隧道协会)年度工程大奖;泸定大渡河大桥获得国际桥梁大会杰出成就奖——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合江长江一桥获得国际桥梁大会设立最早、影响最大、分量最重的乔治理查德森奖。

  在这里,四川在全国首创BOT项目最低经营年限中标办法。截止目前,全省累计已有市州政府为工作主体的41个高速公路BOT项目招商成功,其中36个已开工建设,总里程3380公里,总投资3084亿元;成都、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宜宾、资阳、凉山等市(州)均有4个以上高速公路BOT项目招商成功。

  在这里,四川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以“四权模式”为核心的“仪陇经验”、以“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理念的“平昌经验”、以“全民参与推动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创新发展”为模式的“金川经验”、以“示范引领、长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经验、以“党政主导、上下联动、创新机制、强化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交通脱贫攻坚经验等五项经验在全国推广。

  在这里,四川开辟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被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