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秋故事|妻子援藏丈夫当兵 回家吃顿团圆饭夫妻又分别

2018-09-25 09:41:00来源:华西都市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当大家与亲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赏月、喝酒、拉家常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奔波在援藏第一现场,不能与亲人团聚;或匆忙回家与亲人小聚后,又匆忙返回藏区脱贫攻坚第一线,只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的理想信念。

  他们,任务在肩,舍小家顾大家。他们,也有侠骨柔情,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他们的点点滴滴。有的,还在远方履行着工作职责;有的,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小家,共享花好月圆夜。不管他们身在何处,他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深深的家国情怀……

  故事1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见习记者杨金祝

  今年的中秋节,对于援藏干部孔祥艳来说,很特别。2016年,她来到甘孜州九龙县援藏。今年,是她援藏的最后一年。中秋节前,当兵的丈夫请了假,专程赶到高原陪她一起看月亮。

  9月23日,孔祥艳和丈夫坐了一整天汽车,赶回了成都青白江的家中,要与一大家子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女儿女婿回来了,父母特别开心。老家在东北的他们,特意包了一大锅饺子,还做了猪肉炖粉条。傍晚,父母亲、孔祥艳和丈夫、孩子一起,5个人围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我们那里,只有重大节日才会包饺子,这种团圆的感觉很幸福。”孔祥艳说,因为中秋节这天是丈夫假日的最后一天,丈夫吃完团圆饭就赶紧离家归队了。

  今年7月,当远在部队的丈夫提出今年中秋节想请探亲假过来陪她时,孔祥艳便一直在期待着这次相聚。

  孔祥艳还记得,当初为了援藏与丈夫发生的争执。“我常年在部队,你还要去援藏,跑去那么偏远又艰苦的地方,父母年纪大了,孩子还小,这个家谁来照顾?”可孔祥艳想起自己五年前的一次户外遇险,正是在藏族牧民的帮助下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她觉得一定要为这份恩情做点什么。思量许久后,孔祥艳仍然坚持援藏的初衷,最终得到了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高原上,与丈夫相聚,幸福让孔祥艳忘了援藏工作的辛苦。中秋前几天,她带着丈夫去九龙县城转了转,带他去看自己工作的地方。“高原上的娱乐活动很少,但吃着月饼看着月亮,这种感觉也很浪漫的。”

  援藏两年,白天走访座谈掌握情况,晚上挑灯写材料填表格是她的工作常态。三垭乡郎呷村、俄尔乡洼铺子村、踏卡乡花椒村……一块块田间地头、一户户贫困家庭,总能看到孔祥艳和队友们忙碌的身影。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索玛花”(汉语译为迎客花)成了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呼她的代名词,用来表达他们对这位援藏小姑娘的喜爱与敬佩。

  援藏工作即将结束,孔祥艳日记中曾记录了这样一句话:我对援藏的释义越来越深刻,它是一种藏区情怀,为之克服万难的勇气、只争朝夕的激情、倾心倾力的赤诚、刻骨铭心的牵挂,因为有了这些情愫,我蓦然发现自己所做的事还很多。

  故事2

  一盒爱的巧克力送去援藏干部的思念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见习记者杨金祝

  9月23日,一盒爱的巧克力寄到了莫丽华阆中父母家里。中秋夜,莫丽华将开启它,品尝爱的味道。而他的男友陈开华,正远在援藏第一线九龙县。

  生于1991年的贵州人陈开华是青白江区疾控中心的一名检验师,生于1994年的四川阆中人莫丽华是青白江一家医院的护士。相近的工作性质,相近的学科背景,让两个年轻人的心越靠越拢。交往近两年,陈开华想着“我们结婚吧!”这句话还没说出口,他接到了援藏九龙县的任务。

  一去就是两年。离开前,陈开华暗暗告诉自己:两年后我回来一定要把莫丽华娶回家。

  到了九龙县,就是繁重的工作。两个年轻人的相思情,全都化解在一个又一个电话中。“想起了,我们就打电话,他打给我的更多。”莫丽华说。

  第一次入藏探望男友,莫丽华早晨5点钟就起床,坐了将近一整天的长途大巴车,才抵达九龙县。离九龙县还有两小时车程时,莫丽华开始了高原反应,一路上,呼吸变得沉重起来,头也痛得厉害,她就想着“见到男友就好了!”一路上,强忍着,这两个小时感觉特别漫长。

  那一天,陈开华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车站翘首以待。分别了几个月,两个朝思慕想的年轻人终于团聚在一起,此时的莫丽华浑身瘫软在男朋友的身上。

  一有空,陈开华也会回青白江与她团聚。呆在心爱人身边,陈开华不想进藏区,莫丽华就会骂他:一切都要以工作为重!

  就这样,两个90后坚持了两年多异地恋。中间,也吵过很多次架,也闹过分手,但还是觉得对方才是最对的那个人。

  2018年中秋,莫丽华回老家陪父母过节,陈开华没有放假,为九龙县疾控中心通过“二乙”疾控等级评审忙碌着,一直到将近晚上6点才下班。

  “本以为今年中秋前我们就能回到青白江,但现在还没有接到撤离的通知。”陈开华说,不在女朋友身边,他网购了一盒巧克力寄给莫丽华,希望给她带去甜蜜。

  陈开华在今年中秋许下了一个心愿:回来了,就向莫丽华求婚。

  故事3

  陪女儿过中秋今年最幸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见习记者杨金祝

  2018年中秋节,对于双流的谭永生和他的女儿谭楚儿来说,是最幸福的一个中秋节。

  这一天,一家子团聚在一起,散步美丽绿道、去公园看花,进农田欣赏蔬菜水果,就这样平平常常的在一起。一家子觉得特别幸福。

  此前,谭永生在巴塘县援藏两年。两年时间,女儿由6岁长到了8岁,个子长高了,还成为班上的自理之星。

  离别时女儿哭个不停

  时钟拨回到2016年8月14日凌晨4点,夜色正浓,谭永生家灯火通明。他要开启新的征程了,要去巴塘援藏。一家老小都起来送别。

  当谭永生背起行李踏出家门时,6岁的女儿楚儿预感到了什么,紧紧抱着爸爸哭个不停,轻声哀求爸爸不要走!谭永生强忍着酸楚告诉楚儿:在遥远的藏区,还有很多像你一样大的小朋友,他们的生活还很困难,爸爸要去帮助他们。

  说完这句话,谭永生转身离去,不忍回头看一眼。

  在前往巴塘的路上,他把内心的情愫化作了一首歌词:

  “那年秋天,风起的时候,我们背起行囊,告别双流家乡,妻儿的眼泪夺眶,定格成模糊的夕阳……

  每晚要与女儿视频聊天

  谭永生挂职任巴塘县委常委、副县长,是双流援巴指挥部的指挥长。

  一入巴塘,谭永生和他的同事们扑在了工作上,上山下乡,四处调研,只为熟悉工作。不到一周,谭永生就把上届工作队实施的10多个项目和等待续建的项目看了个遍,并与受援地进行了多轮深入沟通。大部队还未进来,新一轮五年援藏规划已在他大脑中勾画完毕。

  快节奏,快生活,谭永生比在双流更忙。

  不管有多忙,他为自己设了一个底线——晚上一定要与楚儿视频聊天。

  有一天,楚儿骑自行车摔了一跤,手肘、膝盖全是血。对着视频,楚儿给爸爸看伤疤,没有一句娇嗔。看着女儿喜笑颜开的样子,谭永生明白孩子正在一步步成长。

  爸爸不在家的日子,楚儿被评为班上的“自理之星”。现在爸爸完成任务回到家,她对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放松,始终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孩子。

  故事4

  我和108名藏区孩子一起过中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杨金祝

  这个中秋节,援藏干部黄波比平时更忙碌,让他牵挂不已的不仅有远方家人,还有高原上一群特殊的亲人——甘孜州九龙县高级中学高三一班和三班的108名藏、彝、汉各民族孩子。

  黄波担任九龙县高级中学的副校长。今年是进藏的第二个中秋节,他早早地便和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视频聊天。

  “爸爸,中秋节你回家?爸爸,我好想你啊!”看着视频里儿子可爱的模样、听着亲切的声音,黄波对家泛起浓浓的思念,他告诉儿子,“亲爱的儿子,爸爸也想你了,你要替爸爸对妈妈和生病住院的爷爷说,我也想他们了。”

  挂完视频,黄波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关心起九龙高级中学高三一班和三班的108名藏、彝、汉各民族孩子的中秋节过得怎么样,他要与他们一起过这个节。

  为了让孩子们过好中秋节,黄波和青白江的几位老师为九龙县中的5名品学兼优的孩子募集了1.1万元,给孩子们送去了关爱和温暖。当得知学生曾开丹突发胆囊炎,联系不上远在八窝龙的父母时,黄波一路送她下山看病,为她垫付医药费,直到病情好转。

  高原上中秋很安静,黄波想起援藏一年多来的点点滴滴,写下自己对援藏工作的认识:虽然缺氧,但不缺坚定信念,虽然贫穷,但不乏昂扬斗志。选择援藏,帮扶没有终点,善行需要坚持,援藏支教一直在路上……

编辑: 郑轶

中秋故事|妻子援藏丈夫当兵 回家吃顿团圆饭夫妻又分别

生于1991年的贵州人陈开华是青白江区疾控中心的一名检验师,生于1994年的四川阆中人莫丽华是青白江一家医院的护士。2018年中秋,莫丽华回老家陪父母过节,陈开华没有放假,为九龙县疾控中心通过“二乙”疾控等级评审忙碌着,一直到将近晚上6点才下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