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成都贫困村踏上逆袭之路

2018-05-28 09:44: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助力精准扶贫,被认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的吕石桥村,正是依靠金融力量实现脱贫致富的典范。

  从2015年到2017年,短短两年时间,这个曾经的“相对贫困村”人均收入从8550元上涨到16928元,翻了将近一番。

  本期报道,聚焦吕石桥村,剖析这一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之下的新农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成都贫困村踏上逆袭之路

  ——“新时代,新农村,新金融”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二)

  央广网成都5月28日消息(记者 贾宜超 通讯员 刘晓月 廖薇薇)错落有致的洋房已呈现出美丽的外观,建筑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再过几个月,蒲江县吕石桥村的村民们即将迁入宜人的新居,幸福的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闲暇时分,吕石桥村的党支部书记白蓉华总喜欢到村子里四处逛逛。让白蓉华感触最深的,是村子里显现出的日益蓬勃的生机——在吕石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回到村里,自主创业。

  “不用背井离乡打工,在家就能赚钱。”曾经的“空心村”,终于有了越来越多的欢声笑语。这也是当下村民们对幸福感的最好注解。

  而这样的场景,是白蓉华之前不曾想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主导产业、农产品组织化程度不高、部分区域地势低洼易被水淹等诸多因素,多年来一直阻碍着村民们增收致富。直到启动了脱贫攻坚战,吕石桥村的人均收入在短短两年之内翻了接近一番,从2015年的8550元上涨到2017年的16928元。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吕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白蓉华(中)向成都农商银行蒲江支行副行长张茗(右)介绍,即将完工的村民新居将在下月正式分房。(刘晓月/摄)

  支农贷款撬动产业发展

  “相对贫困村”踏上逆袭之路

  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的蒲江县,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县。这里出产的猕猴桃、耙耙柑等品质出众,远销海内外,也让从事农产品种植的农民们赚得盆满钵满。

  但遗憾的是,吕石桥村没有跟上蒲江县转型现代农业的步伐。直到2016年被列为成都市第三轮第二批“相对贫困村”时,吕石桥村的村民们依然遵循着传统农业的道路,靠种植普通农作物谋生,不仅经济附加值低,而且分布散乱,不成规模。

  被戴上“贫困帽”这件事,给当时身为妇女主任的白蓉华沉重一击:“凭什么其他村都能过上好日子,偏偏咱吕石桥村就不行?”

  经过调查分析,村两委制定了两年脱贫攻坚规划,计划通过实施“185工程”,即1000亩柑柚基地、800亩水稻基地、500亩蔬菜基地,带领村民抱团发展。

  在白蓉华的带领下,吕石桥村先后成立了两个合作社:蒲江县众鑫柑柚专业合作社和蒲江县广济劳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名字寓意的背后,是白蓉华构建的未来蓝图,“一个人富不是真正的富,众人都多金,才是真正的富,这就是‘众鑫’。”

  在修建好的气调保鲜库里,村民潘凤良(左)正在向成都农商银行蒲江支行三农个金部经理助理刘学强介绍吕石桥村今年的果品销售情况。(刘晓月/摄)

  规划有了,合作社有了,要促进增收,吕石桥村还缺硬件设施。在白蓉华看来,如果合作社能自建气调保鲜库,可以将果品销售周期延长45天,这对于稳定果品价格、促进村民增收大有裨益。但修建气调保鲜库的300万资金缺口却成为合作社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难题。

  按照全行金融扶贫“主办行”制度的要求和部署,成都农商银行蒲江支行按照就近原则,指定寿安支行作为吕石桥村的金融扶贫对接机构,并指定客户经理邢亮红作为金融扶贫责任人,主动对接吕石桥村,了解其金融需求。最终,在经过多次调研后,寿安支行以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方式,向众鑫柑柚专业合作社发放了300万元的低息支农再贷款。更让白蓉华感动的是,从接触银行到拿到贷款,仅仅只用了一个月时间。

  “这真是雪中送炭!”2017年1月,赶在粑粑柑采摘季来临之前,储存量1000吨的气调保鲜库正式投入运营。“如果没有它,2017年村民们的收入至少要降低一半!”白蓉华说。

  更重要的是,因为集合了采摘、清洗、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气调保鲜库不仅延长了果品的销售周期,还同时解决了30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包括精准扶贫户的10人。“村民在这里工作一天,可以挣200多元。能同时享受果品销售、合作社分红、劳动报酬等多重收益,村民们想不富起来也难。”

  以气调保鲜库为撬动点,吕石桥村的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气调保鲜库实现营销额1400多万元、净利润4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7.5万元,真正实现从“上级输血”向“自主造血”转变。

  吕石桥村妇女主任周淑芳正在果园里为果树疏果。(刘晓月/摄)

  小额农贷实现发家梦

  村民挥桨竞渡寻致富经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们也挥桨竞渡,纷纷寻找致富之道。54岁的潘凤良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从2016年到2018年,潘凤良的家庭年收入至少翻了两番。而帮助潘凤良实现致富梦想的,则是成都农商银行推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2016年7月,为了扩大养猪规模、改良柑橘品种,潘凤良找到成都农商银行,申请了3万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无需抵押物,最高可贷10万元,利息低、手续也方便,对于我们农户发展生产帮助很大”,潘凤良说,“就拿改良柑橘品种来说,传统早熟蜜桔收购价仅为0.5元左右,但改种成大雅(耙耙柑的优良品种)后,收购价可以达到5元左右,整整翻了10倍。”

  今年,潘凤良打算继续申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于8亩果园的培育。“大雅的培植期在2年左右。如果培育得好,能提前一年挂果,我也能提前一年回本。”潘凤良说。

  与潘凤良一样寻找致富经的,还有吕石桥村现任妇女主任周淑芳。2017年,看到全村抱团发展的趋势愈发迅猛,周淑芳也向成都农商银行申请了3万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同村人共同经营水果电商平台。“除了本金,去年我在电商平台赚了一万多块钱。今年电商平台走上正轨之后,应该可以赚更多钱。”

  据统计,2016年以来,为支持吕石桥村脱贫,成都农商银行共向该村50户农户发放贷款351.7万元,并捐赠了10万元的扶贫产业资金。

  成都农商银行在合作社里设立了金融扶贫点。(刘晓月/摄)

  顺应需求力图创新

  农村装修贷款或现新模式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7年白蓉华当选为吕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眼下,她正忙着筹备190多户村民乔迁新居的工作。而在不远的未来,吕石桥村还计划打造5公里旅游环线,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而这些,都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为了帮助吕石桥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成都农商银行蒲江支行正努力探索装修消费贷款的新模式。成都农商银行蒲江支行副行长张茗透露,“我们正努力探索‘合作社+农户’的信用类贷款新模式。通过合作社的推荐、监督,在确保贷款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我们相信,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吕石桥村一定能寻找到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白蓉华说。

编辑: 郑轶

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成都贫困村踏上逆袭之路

吕石桥村党支部书记白蓉华(中)向成都农商银行蒲江支行副行长张茗(右)介绍,即将完工的村民新居将在下月正式分房。”  据统计,2016年以来,为支持吕石桥村脱贫,成都农商银行共向该村50户农户发放贷款351.7万元,并捐赠了10万元的扶贫产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