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广评论

牛郎织女缘何成了学生早恋催化剂?
2011-09-27 14:18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近日一则消息沸沸扬扬,说的是重庆专家担心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发学生早恋,所以将其从小学课本中删除。这样一来,反对者有之,赞成者也不少,四川不少媒体甚至还为此开专栏做讨论。只是我怎么也想不通,牛郎织女这流传了千年的凄美爱情故事,怎么就成了学生早恋的催化剂了?

    记得小时候还没认识多少字,小姨就把她课本中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我听。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让小小年纪的我唏嘘不已,对强行拆散他们的王母娘娘痛恨有加,牛郎的勤劳、织女的善良、王母的霸横牢牢地烙在我心里,完全没有想到早恋的字眼。难道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上小学就能摈弃故事的主题,而从中找出自己早恋的依据来?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中国四大传说,无一不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对权贵、对霸权的鞭笞与嘲弄。这些传说能流传千年而不衰,证明其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人们内心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让孩子知道、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留下来的精华有什么不好,偏偏一板子“催生孩子早恋”将其打死。在我看来,不是牛郎织女的错,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心理有阴影,认识上有偏差。

    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怎么样跟上这些早熟的孩子?这值得教育专家和学生父母仔细研究。把学生早恋归根于牛郎织女,并将其从课本中删除,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现在的影视作品那么多,翻开报纸、杂志,情感类的描写入骨三分,一些杂志甚至整本以情感为主线,其成人化的描写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看了都脸红,更别说小孩子了。怎么不见有人去管?随便打开电视就能看到谈情说爱、拥抱接吻、甚至脱衣上床的戏……这种镜头也不少见,比起书本来,更是活生生的“图文并茂”,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大,怎么不让这些言情影视从屏幕上消失?更有影响学生的流行歌曲,唱出了“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恩恩爱爱……”令人肉麻的词句,也不见有人管,怎么一篇委婉描写男女追求传真爱情的传说故事,就能让孩子早恋?

    在我看来,将学生早恋归过于牛郎织女,不仅荒唐,而且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那些所谓的专家,自以为是从课本上删除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就不会早恋了?岂不知学生正是由于从正规的渠道得不到困惑它们的情感、性问题的答案,才转而从网络、报刊、杂志上寻求帮助。而今充斥屏幕的亲热戏、情感戏正是让孩子过早恋爱的根源,整个社会不良风气让这些原本纯真的孩子,过早的涉入了爱河。

    只是不知道,牛郎织女“下课”后,孩子的早恋真的就能减少吗?(采写:中央台记者刘涛)

责编:李宏博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高清组图

更多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