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广评论

假结婚证里能有“真爱情”吗?
2011-09-27 14:1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昌一对相恋五年的恋人终成佳偶,但压在家中枕头底下的却是一张假结婚证。二人于今年2月14日情人节找人办了一个假结婚证,上面的办证日期是是彼此确立恋爱关系的日子——2002年2月3日。当问及“为什么不领个真的结婚证过日子”时,“丈夫”小胡坦言不甘心就这样陷入一种平淡的家庭生活,自己还想出去闯一闯,而且女友家里催着买房子结婚也让他倍感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害怕真正的婚姻,办个假结婚证或许对彼此是个心理安慰。

    事实上,如今像小胡“两口子”这样炮制假结婚证的青年男女为数并不少。他们大多属于社会上的“漂一族”,生活不稳定,对前途、对婚姻没有信心,但另一方面传统的观念也在影响着他们——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没有结婚,会有来自父母、亲友很大的压力,况且双方的确也有较深的感情基础。所以他们选择用办假结婚证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得到自我安慰,既让彼此安心,又不致承受真实婚姻带来的各种压力。

    不由对都市男女苦心经营的爱情“肃然起敬”,而且必须承认他们相爱很深并有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但如此修成的“正果”真能让他们今后的爱情天长地久吗?

    对相爱的人来说,喜结连理意味着自己的爱情瓜熟蒂落摇曳生姿。没有谁希望自己的爱情之花风雨飘摇,更没人愿意爱情结出无花果,甚至是假果实。爱情是需要用一种方式来证明的,城市生活压力以及对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未来方向的不清晰、感情发展的不自信,使彼此相爱的男女不得不用“假婚姻”来证明他们的“真爱情”。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对自己爱情承担一份责任,对彼此有一个交待,但靠一张不受法律保护的“假结婚证”维系的是一份虚拟的责任,事实上它没法给任何人一个交待,它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的另类形式。

    心智发育幼稚的个别都市男女,以自欺并欺人的方式将爱情打扮成婚姻的模样,让它“看上去很美”。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帕斯卡尔,曾将人比作是“一根脆弱的芦苇”,风乍起时,这根芦苇便显出它的脆弱像。面对面目尴尬的“假结婚证”,到底是婚姻这种形式在支配我们的行为,还是人心的斑驳复杂在决定婚姻的形式。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办假结婚证证是犯法的。但小胡“两口子”认为“这是留作纪念,又不拿出去骗人,应该没有什么。”的确没有拿去骗人,但它拿来骗自己了。假结婚,或者说建立这类隐性婚姻关系并不受我国婚姻法的保护,况且扯了一张假婚姻后还是要面临将来一系列问题的质疑:以后这个婚还真的要结吗,婚都是假的人还能是真的吗,没有真实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还需要忠诚吗,假婚姻有必须遵循真实婚姻的相关契约吗,谁能确保这份婚姻除了形式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呢……毕竟,事实婚姻不等于真实婚姻,前者建立在两厢情愿的基础上,后者则是严肃的法律见证有情人终成眷侣的幸福。

    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总是很微妙。有爱情,可能没婚姻,此所谓有缘无份;没有爱情,可能有婚姻,此所谓貌合神离。我们总是对终成眷属的有情人致以最美好的祝愿,但如果遇上情投意合的恋人非要扯个假结婚证扮夫妻,这实在是需要“给个理由先”。

    或许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社会责任感缺失,人生态度简单浅薄来指责小胡们,因为他们也有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憧憬。一张薄薄的结婚证在这个社会尚且脆弱,一张假结婚证更是虚弱得不堪一击,如果结婚的条件不成熟,我们起码还可以选择等待,毕竟,等待是真实的,等待意味着对未来婚姻有一份真实的期许。(采写:中央台记者刘涛)

责编:李宏博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高清组图

更多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