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广评论

教授监工队的背后
2011-08-29 14:17   来源:中国广播网四川分网    打印本页 关闭
    

    有报道说成都某大学校园里活跃着一只“教授监工队”,这是一群由离退休老教授自发建立起来的组织,他们频频出现在该校教师集资建房的工地上,时不时还请来该校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工程监理方面知识的培训。消息传来,不少人拍手称快,认为这是开了建筑业界的一个先例:这些老教授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并使得这些问题得以及时解决,该校集资建房户更对这些老教授赞不绝口。得知这一消息,我心头不禁一震:我们需要这样的“教授监工队”吗?

    建房、监理本来是建筑业界的事情,房子修建的合格与否本来应该由我们的监理单位说了算。但在中国,就出现了建设单位和监理是一家人或者近亲的事情,一家人吗,办事时睁只眼闭只眼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于是乎,各种优良工程使用不久就出现裂缝、漏雨,让住户心惊肉跳的。买房时钱大把大把的花掉,换来的却是担惊受怕,谁愿意做这种赔本的交易呢?况且那些买房钱大多都是平日从牙缝里一点一滴节省下来的,实在是来的不易。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真为那些老教授担心:他们会不会辜负了那些集资建房者的信任与厚望呢?在各自研究领域他们可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进入一个陌生的监理领域这些老教授会不会一片茫然呢?我们的监理部门被推到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位置:各种“优良工程”的牌匾上赫然写着他们的大名,然而随着媒体对“豆腐渣”工程的爆光,越来越多的人向他们投来了怀疑的目光。以至于后来的一些工程监理请的都是清一色的国外监理公司,这是中国建筑业界的悲哀。当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公信力丧失到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时候,我们还会指望这个企业、行业有答的发展、强劲的竞争力?

    一位在某监理所工作的同学告诉我很多时候他们也很无奈:不合格报告送上去后,就有领导来“批示”,直到“合格”为止。有人开玩笑说我们的监理是在家里进行“监理”,国外的监理市在工地上进行监理。虽然是笑话,却让我心头更加沉重:我们是该反省反省自己了。

    话说回来,成都某大学出现“教授监工队”实在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几年前该校部分教师集资建的一幢“优良工程”住房出现了很大的裂缝,一些住户的电视、VCD、空调等电器也由于电压过高而烧毁。建筑、监理商对于裂缝的解释是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至于电器被烧毁,那是电力公司的事情。而一些知情人士介绍说裂缝超过3厘米便属于不合格工程,电器被烧毁是使用劣质电缆使然,这类工程连合格都算不上,更何况优良工程呢?有了前面的教训,现在新一批集资建房户便自发聘请该校离退休老教授组成“教授监工队”以防患于未然。这却实开了建筑业界的先河:可能没有那个监理单位有这样“高水平”的监理队伍吧?

    国家大力提倡依法治国,为的就是有个安定的局面。我们应该把真功夫放在建筑质量上面,不要心存着拿个“优良工程”的牌匾,要知道这样的“优良工程”是经不住时间的检验,迟早会出现问题的。(作者刘涛)

责编:李宏博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