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央广记者看四川 > 正文

巴蜀万里行:凉山新农村新生活
2012-03-21 09:5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五合村回家的姑娘们

丰收的喜悦

  中广网凉山3月21日消息(记者隆敏)在凉山州,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凉山新农村的变化,用“家家有新房、风景美如画”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如今,村庄“靓”了起来,经济“活”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

  凉山州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一手抓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三区域”齐动,整体谋划、统筹规划,抓点示范、成片推进,“百乡千村”推进新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设“村民富、村落美、村风好”的新村2360个,确保全州30%以上、2020年60%以上的村民入住新村。

  2011年德昌河东、会理潭溪河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突出“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基本内涵,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要求为标准,投入资金27.147亿元,启动建设新村120个。西昌合营村、冕宁建设村、德昌大坝村、会理白龙村、宁南上游村等成为安宁河谷地区的明星村。

  喜德县冕山镇五合村有三个村民小组,共有392户,1560人,全村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凉山大石墓群”就在此地。相岭脚下坐落着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远看青山绿水,近看村庄秀美,进村整洁卫生,进屋井然序。

五合村村民正跳集体舞

五合村正坐游戏的孩子们

五合村盛装的小姑娘

  五合村迎来了凉山彝区“三房改造”试点村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让彝家旧貌换了新颜。五合村人制定了村规民约和清洁制度,每月逢1、11、21日3天为全村大扫除日;同时,在学校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一带十、十带百”的活动,努力把在校学生培养塑造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代新人。如今,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厚养薄葬、勤劳致富的意识和观念已在这里扎根,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悄然改变着这里的人们。

  喜德县拉克乡党委书记毛金琼对记者说“ 我们以现代烟草种植为主导产业,烟叶种植面积在600亩以上。年产值达100余万元,烟农每户年均收入3650余元。全村水稻种植面积600亩,玉米种植面积26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00亩,蚕桑产业种植面积380亩,年产值达80余万元;全村种植经济作物核桃2800株,樱桃5400株,年产值达30余万元。”“我种了两亩烤烟 年收入每亩地在2600至2700元左右。家里还养了猪,儿子在浙江打工,一年还要寄一万多元回家。”四合村村民阿尔尔哈告诉记者。他家里铺了地砖,还买了精致的灯具,我们在他家看到政府发的一个柜子、一个饭桌、一个碗柜、一个生态炉。

  喜德县冕山镇党委书记阿尔猛杰说“以前村民们都喜欢坐地上很容易生病,2009年政府给每家人都发放了4个板凳,纠正他们席地而坐的坏习惯。村民主要以养殖业和种烤烟为主,每家几乎都有1——2人在外打工,年平均收入从过去的2000元每人上升到现在的4000元了。”五合村村民村民吉力阿加今年48岁 ,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2009年修建了现在的新房,共花了8万元,政府补贴了2.5万元。他说“家里喂养了猪、牛、羊等牲畜,有十亩地以前是种包谷,现在租给别人种烤烟,一亩地一年的租金有400亩。儿子还在内蒙古打工,每年要寄1到2万元回来。”

  德昌县麻栗乡大坝村位于县城北6公里,幅员面积14.16平方公里,辖9个组、554户、2153人,耕地面积6200亩。大坝村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展现德昌民居风貌和彝族风情特色。大坝村党委书记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他们村的情况,“老百姓的收入主要以烤烟产业,甘蔗产业,养殖业和我们的劳务收入为主,2011年我们两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七千二百三十元。我们的房子设计上采用前庭后院,采光、通风,美观方便实用,设计有晒台、厨房、沼气池,建有车库,后院外建畜圈,保证清洁卫生。”据记者了解,新建住房分三种户型:A户型10户,每户建筑面积257.34平方米;B户型18户,每户建筑面积245.15平方米;C户型14户,每户建筑面积196.16平方米。

     

   德昌麻里大坝彝族阿妈和她的新家

  “我去年三月份搬进新家,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总面积257平房。新家总共花了28万元,政府补贴了一万元。”麻里乡大坝村村民朱莉说。她丈夫在当地教书,她在家种了五亩地,还开了一个小卖部。“我自己一年就能有4、5万元的收入。老公每个月也能挣3千多元。”

  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位于县城南部,全村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共5个村民小组483户1803人,现有耕地2130亩。复兴镇建设村支部书记兼复兴镇镇长金洪元对记者说“2011年我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比2010年增加

复兴镇建设村村支书在接受采访

复兴镇建设村民居

  4352元,增长40.87%。我们力争通过3到4年努力,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提前五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把建设村建成安宁河源头明星村。”全村以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经济基础翻一番为目标。“村民分红一个是贷款分红,贷款利息是每年还9%,但是分红给老百姓就是20%,从中就有11%,我们贷四百万,每一年就要分四百多万,有一部分是老百姓自己的民间资金,集资入股就是自己挣来的钱,分给他们的是20%,老百姓现在已经用了二千七百多万,一年是分五百多万,这样加起来去年分给他们的是八百七十万。”金洪元说。

  2011年投入3111万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建设”,同步推进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文化阵地和新民居建设。投资620万元,实施复兴堰3公里三面光改造工程,整理土地1200亩。投资800多万元,绿化、美化、亮化主干道900米,实施所有村道硬化。投资100万元,新建11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53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投资2078万元,完成川滇风格标准民居86套建设;下一步将着手建设医院、超市、乡村酒店,占地50亩的清水游泳池已经动工建设。

                              复兴镇建设村村民联排别墅

村里配套设施完善孩子们在打乒乓球

  “很多重型机械从挖掘机、装载机,从云、桂、川这三个省的水电部门,都是我们村去的。原来我们这个村是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发达,我们这个地方上面是沟口弯弯,下面是峡口丫丫,那个时候全部是人背马托翻山过。”金洪元说“我这个村长开悍马,买的起悍马的就十几户村民,村民的车价值都在三四十万到七八十万。”

  村民杨翠一家六口人都住在该村,公公婆婆和两个儿子。家里又两栋房子,面积都在5、6百平米,家里有三亩果树和土地套种,家里面还养有家畜,总收入在4至5万元,分红还有3.5万元,老公还在外面打工,全家的年收入在十多万元。

  村里利用合作社平台,建设规模养殖场,年存栏生猪1725头,出栏生猪、仔猪24200头,产值1600万元,农户最低增收3000元以上,高的达10万元以上;发展村社集体经济,筹资2300万元修建龙家沟电站、三河电站和长兴电站。村支部书记金洪元个人开办三家注册公司,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公司年收入达500万元以上,在全村形成了“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数效应。

做手工活的燕子洛村妇女

燕子洛村盛装的村民

远眺昭觉民居

责编:李宏博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