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人物四川 > 正文

巴中:14年坚守通江王坪烈士陵园的王建刚
2012-05-07 20:42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陵园千秋大道

王建刚老人在拾垃圾

扫台阶的王建刚

  中广网巴中通江5月7日消息(记者隆敏)5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见到在这里14年坚守巴中通江王坪烈士陵园的王建刚。60岁的扫墓人王建刚是这里的名人,不是因为其他什么让周围人记住他,而是他14年坚持不懈的在陵园里义务打扫。

  在没见到王建刚大爷以前,我在脑子里想过他的N种形象,当他一瘸一拐的背着背篓,拿着笤帚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有些好奇他是怎么坚持每天在这个偌大的园区里服务的。

  走进位于四川通江县的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一踏进烈士陵园,到处可见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紧张建设中。即将开园的陵园庄严肃立,气宇轩昂。拾级而上,可见茶圃甬道,绿草如茵。穿过千秋大道,来到陵园的核心区域——英勇烈士墓碑。

  站在耸立蓝天的烈士墓碑前,能感觉到当年红军精神的再现……

拾杂草的王建刚

王建刚老人的背影

  在烈士陵园里,蹒跚而来的王建刚老人一边走一边清扫着台阶上的树叶、垃圾,然后放进自己背背篓里。王建刚今年60年,在自己40多岁以前,就开始主动在烈士陵园免费的工作,如今已是一头华发。老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捡沿途看到的垃圾、扫地、弯腰刷台阶的绿化台等等。“1933年,我父亲叫王成现,他8岁那年,红军来到王坪后就参加了童子团,万源保卫战后,父亲主要是抬伤员、送信,红军撤退后,因为父亲年龄小就留了下来,过后,他一直坚持与当地的地主返乡团和白狗子做斗争!”王建刚回忆父亲时,脸上洋溢着骄傲。“我爸爸是活到76岁去世的,现在已经死了28年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的话,他说他爱红军,让我和我的子孙们也一样要爱红军,这个陵园寄托了对我爸爸的念想,我每天来,其实也是因为这个。”王建刚说,他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生前党和政府经常关心慰问,当政府知道他受伤残疾后就给他补助,他说不愿意白拿政府的钱,便再三主动申请来陵园打扫卫生。刚开始,老人来这里扫墓,家人和邻居还很不理解他,经常冷嘲热讽的,看到他15年的坚持,家人也开始支持他了,在家里闲时,他老婆也会跟他一起上山来干活,有时候小孙子也会跟着一起来。“我每天早上5点过就来这里了,打扫到九点过回家吃饭去,下午再过来看看。”

  随后,记者来到无名烈士纪念园。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白色烈士墓群,气势磅礴,深感震撼。一座座无名的墓碑,承载了多少不能忘却的纪念。

  老人说起现在陵园扩大了,更多的烈士魂归这里,他很感慨“陵园现在是一片新天地了,比原来大了很多倍,安葬的烈士也更多了,现在绿树成荫、牌坊雄伟,先烈们能有这么好的地方安身,我每天再辛苦也值得,我要一直干,干到我扫不动为止。”

  也正是在这里,1934年建起全国唯一一处红军为牺牲的烈士修建的陵园。安葬于此地的红军烈士达7800余人,师团职以上将领40人,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于2011年10月开始修缮保护工程建设。根据总体规划,烈士陵园由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将分散在全县50处(有三处就地保护)的17225名烈士散葬墓迁移至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将安葬25000余名英烈。 据悉,这座烈士陵园在进行最后收尾工作和为开园活动演练中,将于5月9日正式开园。

责编:李宏博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